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讓身心更安康


讓身心更安康

以下這篇新聞內容是令人警惕的。現代青少年有許多沈迷於網路或線上遊戲而晚睡,但也有的人是因拼功課而晚睡,有的則是上超商大夜班,這是有時無奈的選擇。

末學在這幾年有時看到電視報導,有的青少年在網咖連打數天電腦,有的中風,有的網路成癮(不上網路就難過),有的半身不遂,有的心臟麻痺而暴斃。表面的原因是他們一直坐在電腦前身體少動,其實這還不是關鍵,真正的問題是他們看的內容,他們看的內容多半是遊戲,且許多遊戲是戰爭殺戮的,且噴血的畫面逼真!這種磁場很不好!雖然很過癮,但全身緊繃:從眼部肌肉的緊繃到肩頸的緊繃,再到上半身的緊繃,再加上體內有過多肉食殘毒(未吃素故),體內血管開始有血塊產生,這小血塊循環到較緊的血管就塞住了,於是發病,或身病或心病,慘事(業報)於是發生。

末學多年前亦曾常玩策略性戰爭遊戲,一玩常玩上四、五小時才過癮,但停下來後心情會顯得有些焦慮、空虛,另外全身不舒服,後來就不玩了。但奇怪的是,若是在電腦前,專看淨空老法師的開示,尤其是看淨土方面的,就感覺平靜、安詳、舒適(有時也會看上數小時)。其實這就是磁場不同,看淨土方面的文章,尤其是正信法師的開示,佛光普照,自然對身心有益。末學亦碰過幾位師姊談到此事,都有同樣感覺(看淨空法師的書籍、電視開示亦同)。另在網路上亦見過其他網友發言有相同感受(但末學並未與其對話)。不過當然,電腦螢幕本身有靜電,靠太近及眼睛常盯著看易使心情焦慮、煩躁及傷眼,故能不用電腦就不用,必須用的話就適時起來走動及多運動。

要預防種種不好情形,最好最治本的,是認真斷惡修善,則可以(環)境隨心轉,所謂「心想事成」(心正直敦厚、乃至行為純正、口不出惡語、說謊、說人是非等,則事業、學業、感情等都會漸順利)。故若因工作而日夜顛倒及睡眠較少者,可多念佛及斷惡修善,必可蒙佛菩薩護佑而平安(譬如找到不用日夜顛倒的工作,或雖日夜顛倒但有其他種種因素而使身心不致出問題)。

至於如何斷惡修善及念佛好處,末學部落格有十善業修持及其他相關文章可參考,有緣者不妨一看(裏面有提到口業表,更要好好做,在「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這篇有提到)。現在且看看下面這篇報導(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02/5/1y34n.html

【青少年熬夜,小心憂鬱症上身】

(中央社台北2日電)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今天引述美國研究報告表示,早睡有助於青少年遠離憂鬱症及自殺念頭。

美國一項針對12到18歲青少年的研究顯示,過午夜才睡的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晚上10時前就寢的人高24%。

「睡眠」(Sleep)雜誌指出,睡不到5小時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睡足8小時的人高出71%。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Medical Center)科學研究人員檢視1990年代取得的1萬5500名青少年的資料發現,每15人就有1人有憂鬱症。

  晚睡不僅升高憂鬱症風險,研究並發現,相較父母規定晚上10時就得睡的青少年,可以熬夜至午夜過後才睡的人,有20%的機率更有可能出現自殺念頭。

睡眠不足5小時的青少年,產生自殺念頭的風險據信較睡足8小時的青少年高48%。

相較於睡不飽的人,表示自己「通常睡得很足」的青少年,患憂慮症的風險低了65%。

帶領這項研究的甘維許醫師(Dr James Gangwisch)表示,睡眠不足可能影響大腦情緒反應,導致一個人心情不佳,造成每天抗壓能力降低。情緒低落會影響判斷力、專注力和控制衝動的能力。(譯者:中央社黃馨玉)990102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了凡四訓改命運(二)


了凡四訓改命運(二)

袁了凡,明朝人,他用心斷惡修善而改變了命運(壽命原本注定五十三歲,他不求壽命,卻活到七十四歲,足證行善自然得福之理,其餘尚多,此暫不說)。「了凡四訓」是袁了凡留給子孫的訓示,共分成四篇。

了凡四訓有一個重點,就三個字:「真誠心!」一顆真誠心,自然轉變命運。環境隨心好壞而轉變,名為「境隨心轉」。為人處事,只在「好人(心)做到底」而已。了凡四訓能看十遍以上,當知何為「真誠心」也。想要得福報,就從斷惡始!末學(我)不自量力,略微解釋,謝謝。(中間亦有參考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感恩老法師)
(連這裏http://book.bfnn.org/books2/1732.htm 有淨空老法師的詳細開示,非常精彩,可多看,秉而行之,自得利益:於世間,能得福報;於往生西方,可為極大之助緣(資糧)!)

註:近幾年袁了凡先生的後代子孫有聯絡淨空老法師,老法師笑說:這更證明袁了凡確有其事也。

第二篇    改過之法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春秋戰國時代一些士大夫(特別指心清淨、有道德的讀書人;所謂明眼人),見某人言行舉止造作,推想此人將來之禍福,幾乎沒有不應驗的(看得很準;所謂大雨未來風先至,人未生氣眼先(瞪)直);在左傳、國語、公羊傳、穀梁傳等史書都可見到。大抵吉凶之徵兆,起於心而表現在行為舉止,心地極純厚者常獲福;過於刻薄者常招禍!一般人俗眼多障(心不清淨故)才會說禍福不可預測。心清淨(至誠)則明大道(天表大道,人心與天為一體也,故心清淨之人,可明世間乃至個人之許多細微變化),某個人的福報是不是將到了,看這個人止惡行善很堅持努力就可明白;同樣的,某個人災禍是不是將到,也可從其平日心行自私自利、常說人是非、常嫉妒、驕傲等諸惡心惡行可預測。今人若想獲福而遠離災禍,先不要說行善,先把過失一點一點努力改進才是最要緊!

註:過失能改,則先天之福報必能先保住,現代人口業最易犯,譬如常看著電視批評政治人物,又或聚餐時,幾乎都是說人是非,胡亂批評,皆造口業,故福報多由口中流失,而災難也常從口中招來也。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以改過來說,第一,要有知恥心!想想古代的聖賢,跟我一樣是人,他們如何成為百世千世人們學習的典範?我怎能自甘低下,隨順惡習氣,行不仁不義之事,還以為反正別人不知,不知恥不知慚愧,如此將漸成人面獸心還不知道呀!(人面獸心,死必墮三途:餓鬼、地獄、畜生道受苦);世間之知道羞愧、知道恥辱,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攸關自己將來禍福)!孟子說:知恥對人太重要了,若一個人知恥,必能知改過而成聖成賢,不知恥,必淪為徒具人身之禽獸!故知恥是能否改過的關鍵!

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不惟是也。閒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纔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第二,要有敬畏心!天地神明乃至鬼靈都有一些神通,我們雖然造作過失在隱密、微細,而天地鬼神實猶如在現場般看得清清楚楚!重則降下千百災難,輕則減損當生一些本有福報,吾人怎麼可以不怕呢?不但如此,即使在人們見不到、譬如自己居住之隱蔽處,天地鬼神也看得清楚,吾人雖遮掩得甚為巧密,而事跡早就如肺肝露出在身體外頭,騙不了自己呀!當被人看破手腳,真一點人格都沒有了!怎麼可以不謹慎戒懼呢?不止如此,只要一口氣還在,就算滔天大惡,仍然可以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事,臨終時懺悔,知道自己錯了而就憑這一善念於是得個好死(死得面貌安詳)。所謂一念勇猛斷惡,足以洗清百年之惡,又如千年陰暗之深洞,燈火才照,千年陰暗皆消除而放大光明也。所以不管過去作惡時間長短,只要肯改,最是可貴!可是人世無常,肉身之命說不定哪時就沒了,一氣不來,想改過已沒機會(自然就墮惡道受苦去了):明則在世間有臭名留萬世,子孫有德者難免受一點拖累;暗則自己神識(靈魂)淪落地獄最苦之處受長劫苦報,即使佛菩薩也無法救度,怎麼不令人害怕呢?

註一:有些人雖口不出惡言,不對人動粗,但心裏嫉妒、自私、怨恨、高傲、…等邪心充滿(此為造「意業」,即心意之惡),猶如心房堆滿垃圾,一般人不知,佛菩薩、天地鬼神皆知也,終究發出惡臭而趨走護法神而招來宿世冤親債主而遭惡報,切不可以為行為作善就有福報;若心不善,福報亦難降臨,心與身是一體的,故心身皆改而向善,福報方有降臨之時。

註二:上面提到一生作惡而得善終,此舉一例,古代張善和,一生殺牛為業,臨終時見牛來索命,驚恐非常,適巧有僧人經過,教他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張善和馬上聽話念佛,結果沒幾聲就見到阿彌陀佛而往生西方了。不過這種例子極少,這是張善和過去生中有極大的淨土善緣,故適巧在群牛索命時而能得僧人來助,不是偶然也(他過去生必常修行,惟習氣難改),故我們平時就該斷惡向善並多念佛,則能在世安樂、臨終生西。

註三:佛菩薩如果能救眾生於輪迴苦海,早就把眾生救光了!佛經云:眾生業力,能敵須彌大山、能更深於巨海,能阻障聖道,即指此也。佛(光明)、魔(黑暗)皆自心所變,眾生造惡不肯向善回頭,佛亦無法。縱然十念必生之西方念佛淨土法門,不肯信的人太多,既然不信,更不用講去念這萬德洪名「阿彌陀佛」了,故肯念佛求生西方之人,真有福之人也,唯能不能成功往生西方,端在平時多下功夫;若存慈悲心、慈悲口、慈悲行為,加上多多念佛,則生西必矣!



第三、須發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第三,須發勇猛心!人不改過,多是懶散成性,不肯改過(總是不信因果故,若真信因果,必肯斷惡向善)。吾人必須振作精神,不要遲疑,不要等待。小者如細刺在肉,趕快挑掉;大者如毒蛇咬指頭,立刻斬除(指頭)!沒有一絲猶豫怠慢,這就如同《易經》裏的「風雷卦」所表示之有果斷、決心向善故能速得利益。

具足如上所說三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有過則改,如同春天的冰遇上大太陽,何用擔憂堅冰不消融呢?然而人的過失,有從事相行為上改,有從道理上漸漸貫通明白而改,有直接從心斷除種種邪念而改,功夫、境界不同,得到的效驗快慢自亦有差別。

註:一般而言,多半須先明理(明理須聽經、看聖賢書,但最好參考真正善知識解釋的經文義理才不出錯,免得自己看而曲解意思)才肯改過失,改過失最好從行為上、心中的意念同時下手改進,效果最好。其中又以多多念佛(靠佛力加持)更具千斤之力!

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強制於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儘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譬如過去會殺蟲蟻、雞羊,從今後不殺;過去常生氣,從今後決定不生氣;這是從行為上來改,但對於因果之理體會不深,故習氣難控制,要改真不容易,有時又會犯,正是病根不除,東邊改了,西邊又錯,非究竟圓滿之法。善於改過的人,先不要講惡行的禁絕造作,他必定先要明白道理!譬如過失較常於殺害生命,就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動物皆愛惜自己的性命,殺牠吃牠來養自己身,豈能安心?(對不起上天;故天必降禍)而且殺雞、羊時,牠們要受利刀切、割之苦,又要放到鍋中受火燒之苦,種種苦痛,痛入心肝骨髓;當吃這些物命養身時,一下子就吃完(其實食肉多根本就傷身),而蔬菜水果,不也照樣可以飽肚(多吃蔬果可長命),何必一定要斷牠們的命而來損自己的福呢!又再想:這些有血氣之動物,都有靈性,既然有靈性,跟我本來是一體的;我就算不能修成為極有道德之聖賢人而使牠們愛我、敬我,又豈可常常傷害牠們而使牠們恨我怨我於無窮之未來呢?(必冤冤相報!)一想到這,就真的看了傷心,吞不下肚了。(所以由此可知,袁了凡必是吃素之人!否則不會寫出這些話,再看看袁了凡難怪長壽了,佛經說:戒殺得長壽、少病之福報也(您讓動物活命,天地就給您壽命;這不是天給您,是您自己給您自己,因人與因果為一體也,一人一世界故,又境(遇)隨心轉故,又心、境不二故))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煉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又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又如過去的日子常生氣,就想:觸犯我的的人,是他不知修養,我應同情他;他違理干預我,是他的事,無損於我,本來也沒什麼好生氣的。又想: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英雄(「自以為是」就不能算豪傑英雄),也沒有怨恨人的學問(真正的學問總歸教人成聖成賢也),我生活遇上橫逆,都是自己道德不夠,故不能感動別人(亦可謂「感應未至」,自己修持不夠,磁場不夠純善,故不能轉變外在境界也)。這些我統統反省,想來這些毀謗,可說是將我這顆頑石磨成美玉(美玉放大光明,自然漸入了脫生死境界),我將歡喜接受,又怎需生氣呢?又別人毀謗我,如舉火把用烈火薰燒虛空,最終還是會熄滅的;受到毀謗而生氣,若用盡心思反駁,好像春蠶作繭自縛,自討苦吃;生氣不但無益,且只有害處。至於其他種種過失,皆當依理化解之,理明白了,過惡自然能改進而休止。

註:別人罵我,以金剛經(對)治(金剛經專講空性):罵我的人空,被罵的我也是空,通通是空,沒啥好生氣也。

別人罵我,以彌陀經治(西方極樂美好):罵我的人本具佛性,本不離阿彌陀佛(西方極樂遍一切處,又阿彌陀佛即西方極樂,身、土不二(一體)故),我想往生西方,我不生氣(常生氣就不能往生西方,這真是太可怕了!!)。

別人罵我,以地藏經治:他常罵人,將來會入地獄,我想到他受地獄之苦,自然起憐憫之心,也就不那麼氣了。

別人罵我,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治:觀音慈悲,必不願見我生氣傷身,觀音亦必慈憫對方,我不願讓觀音難過,我不生氣。

……消氣方法用之不盡…

最直接有效的,還是修善念佛,常念佛會生歡喜心、會開智慧(自然不易生氣),慎重身、口、意(心念)業,能速消業障,兩相配合,無往不利。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淨;纔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什麼是從心來改呢?過錯有千百種,都是從心所衍生,我心如如不動,過失從何處生呢?學習真理的人於好美色、好名利、好錢財、好生氣、…等種種過失,不必一個一個去找去斷;只要一心向善,時時常存正念,邪念自然無法污染。如太陽在空中,邪鬼都將消失怠盡,這是精要至極之法!過錯由心生,改亦由心改,譬如砍毒樹,直接從根部砍去,就解決了(樹枯萎了),何必枝枝葉葉砍之摘之?若感覺不容易做到時時保持正念,就多聽經明理來對治邪心,又若還是不行,就一個一個過失努力對治(這通常需要老師指正,因為學生常常不知自己錯在哪裏,甚至還以為自己修得很好);以維持純淨心念配合外在行為的禁戒,亦是好方法。若是只知改外在錯誤行為,卻不知明理修心,則是拙劣方法,容易流於死板。(但亦遠勝於高談闊論之輩,這輩人只知談玄說妙,卻視斷惡修善如無物,不肯重視,紙上學佛,真可憐憫者也。)

註一:了凡先生這段所說,最合「一心念佛」之要旨!若不念佛,很容易想東想西,想這人對我不好,想那人真討厭,故常常念佛即最上治心之法,以一句佛號把邪思雜念去得乾淨,因有佛力加持,故百穩千當,但亦不可急於躁進,所謂「欲速則不達」,有人想趕快念到很深的一心不亂,這種急躁心,反而容易著魔,故慈悲心、常念佛就對了,自然妄念漸少,歡喜、智慧漸生。(但雖是如此,亦不簡單,而口業很容易犯,可以口業表(末學在「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一篇文章中,提到如何畫口業表,及每日反省自己口業的方法,加上保持平等心、慈悲心念,如此修十善業,必然三月內見效,人際關係、家庭、工作、…能漸遂心,有緣者不妨做去,到時自驗)

註二:這一段提到「執下而昧上,則拙矣。」末學舉一例,譬如以前人都說看連環漫畫不好,於是家長大多不許小孩看漫畫,這是為孩子好(屬於從事上修改),但實際上的情形又未必全然如此,因為許多漫畫雖確實充滿情色、暴力內容,但有少許漫畫亦是勸人向善的(譬如佛教漫畫),像這類漫畫,對現代小孩而言,是心靈大補藥,讓他們種善根,加強對社會誘惑的抵抗力!所以,教育的方法是活的,這就是智慧透出的重要(智慧透出才能懂得許多善巧方便,不用人教),而要智慧透出,須讓心定!而讓心定最好的方法,還是斷惡修善加上一心常念佛!

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但發願改過,明的須得良善朋友提醒,亦須向冥冥之鬼神作見證以達功效(可祈求佛菩薩加持更好)!一心懺悔,日夜不懈怠,經七天、十四天(二乘以七即十四),乃至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必有效驗!或覺心曠神怡;或覺好像變聰明了;或處在紛亂事物中而能有解決的靈感;或遇到過去仇恨的人而能放下怨恨;或夢到口中吐出黑蟲等東西(吐出後感覺必定是好的,若是常夢吐黑物而心不安,則反而是業障增多的徵象,必是平常常造惡業);或夢到聖賢人乃至佛菩薩提攜指引;或夢到飛在空中;或夢到美麗的幢幡旗幟寶蓋,種種殊勝感受之事,都是消業滅罪之徵象。然而不可以因此生驕傲心,如此反而畫地自限,境界不能再提升且更將墮落!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己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古代蘧伯玉在二十歲時,自己覺得過去的錯誤已經全改了,但到了二十一歲,才知自己猶有缺點;到了二十二歲再回想二十一歲,猶如還在夢中般改得不確實,於是年復一年,不斷地改進,一直到五十歲,猶覺過去四十九年有缺失,蘧伯玉之斷惡修善竟是如此之認真(斷惡修善真是一輩子的事)!我人身為凡夫,過失罪惡猶如刺蝟身上的刺一樣多,而回想過往,卻常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缺失,真粗心大意、眼睛有病。而人之罪惡深重者,亦有徵象:或心志糊塗,做的事轉頭就忘(健忘);或沒事無端起煩悶;或見到真修行人而慚愧;或聽到斷惡修善就想跑(一身的惡習氣,故物不類聚,故不想聽);或偶爾想做好事卻若人怨(所謂越幫越忙;這多半是一開始的現象,只要堅持,一定能漸入佳境;另外這種情形多半是常造口業所致,當然也含其他罪業,不一而足);或晚上夢得一塌糊塗,胡言亂語,甚至拳打腳踢;皆造罪業之相,若有這種情形,須勇猛改進,捨去舊習立志做個新好人,期盼不要自己耽誤自已!(否則果報來時,後悔莫及,末學所見所聞實在太多,良可傷心!)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了凡四訓改命運(一)


了凡四訓改命運(一)

袁了凡,明朝人,他用心斷惡修善而改變了命運(壽命原本注定五十三歲,他不求壽命,卻活到七十四歲,足證行善自然得福之理,其餘尚多,此暫不說)。「了凡四訓」是袁了凡留給子孫的訓示,共分成四篇。

了凡四訓有一個重點,就三個字:「真誠心!」一顆真誠心,自然轉變命運。環境隨心好壞而轉變,名為「境隨心轉」。為人處事,只在「好人(心)做到底」而已。了凡四訓能看十遍以上,當知何為「真誠心」也。想要得福報,就從斷惡始!末學(我)不自量力,略微解釋,謝謝。(中間亦有參考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感恩老法師)
(連這裏http://book.bfnn.org/books2/1732.htm 有淨空老法師的詳細開示,非常精彩,可多看,秉而行之,自得利益:於世間,能得福報;於往生西方,可為極大之助緣(資糧)!)

註:近幾年袁了凡先生的後代子孫有聯絡淨空老法師,老法師笑說:這更證明袁了凡確有其事也。

第一篇    立命之學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後余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余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余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余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

我(袁了凡)小時候就失去父親,老母親要我不要求功名去學醫術,說不但可以知道養身體之方法,還可以幫助人得健康;而且學得一技藝而能成名,是父親的心願。後來我在慈雲寺遇到一位老人,鬍鬚很長、身形高大,走路輕飄若神仙,我對他肅然起敬!老人對我說:「您是作官的命呀!明年就該中秀才,為何不讀書呢?」我就告訴他母親要我學醫的事,並且問他姓氏及住處。他說:「我姓孔,雲南人。得邵康節先生《皇極經世書》(算命的書)正傳,看來我們有緣,該傳給您。」我後來帶他回家介紹給母親。母親要我善待老人,並讓他算命,結果連很小的事都給他算準了,於是我起了讀書的念頭。後來跟表哥聯絡,表哥說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有開設學堂,送我寄讀很方便,於是我拜郁先生為老師。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准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孔先生為我算命,說我明年縣考秀才應該第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學考是第九名;明年赴考,果然三處考試名次皆符合,於是再請他為我算一生命運。他說我某年考第幾名、某年應當補稟(補上秀才之位)、某年應當補貢(秀才中更高的等級)、次一年當選四川的「一大尹」(相當於縣長),只做三年半,就要離職。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是我命該終的時候,且也算得個好死,可惜命中沒孩子。我聽了老人的預言,都一一記下了。

從此以後,每遇考試,其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唯獨我當廩生而領九十一石五斗米糧就能升到貢生之事,當我累積到七十餘石,就被屠宗師批准補貢,這使我懷疑孔先生算錯了;但後來被署印(代理提學)楊公駁回,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師看到我在試場中的考卷,感歎我的五篇文章等於五篇奏議,寫得真好!怎可讓這樣博學又有德行的人老死於家中呢?於是再次幫我申請補貢且得到批准。連前面的食米合計,剛好是九十一石五斗(真被孔先生算準了)。我從此更信生死有命,成功、失敗、時節早晚皆注定,我於人生已然無所求了(強求亦無用)。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出貢之後到了燕都(北京),在北京一年,袁了凡成天靜坐,也不看書。第二年(己巳年)回到南雍(南京的國家大學)念書,趁空到南京棲霞寺見高僧雲谷禪師,在禪堂內互相對坐,三天不睡覺(袁了凡大抵近日心較清淨,啥都不想,故倒也精神飽滿,不至疲睏)。雲谷禪師問我:「凡人之所以不能成聖,只因妄念不休止,你能連坐三天不起妄念,功夫不簡單,何以如此?」我說:「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注定了,就算起心想改命運,也是枉然。」雲谷禪師笑說:「我還以為你是大丈夫,原來不過一介凡夫而已。」我問禪師何以如此說,他說:「凡夫因為無法止住妄念,故被陰陽氣數所束縛,怎能沒有命運呢!但只有一般凡夫有命,極善之人,命運無法控制他(斷惡修善轉命運,現世得大福,死後升天),極惡之人,命運亦無法控制(隨心所欲造大惡,命轉成極差,入地獄!),你二十年來,命被算得如此準,一點偏差都沒有,豈不是標準凡夫嗎?」

註:人(凡夫)之所以有好壞命運,皆此心此身此口所作所影響(多半是過去世所造,但今生所作亦同時在影響),凡夫因有執著,才起一念,就落入相對境界(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有好就有壞、…故有命運之象;聖人無心(無我),時間、空間皆破掉,入不思議之境界(勉強稱為「絕對境界」;但不可執著「絕對境界」與「相對境界」,否則又變為二邊了。一心念佛好處就是,藉一句佛號打消一切念頭,自然久久功夫純熟而能融入佛光大海,受無盡快樂),故能得大自在,故能於任何好壞時節而能出神入化、自在轉變,名為「心能轉境」;凡夫亦能轉,只是能力比佛菩薩差很多,轉得速度亦不快,因凡夫執著重故)。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我問禪師:「那麼命運可轉變嗎?」禪師答說:「命運好壞皆自作自受,古書所訓示,的確為真理!佛門經典中說:求富貴、男女(子孫)、長壽,只要如理如法,皆可如願,要知說謊乃釋迦佛所提示的大戒(因果真理)之一,諸佛菩薩豈會騙人呢?」我又問說:「孟子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道德仁義,可以努力修就,而功名富貴,是外在的事,如何能想求就求得呢?」雲谷禪師又說:「孟子說得沒錯,你自己依文解義,錯解意思!你沒見到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心間,從心而求,感而必通!求之在我(人、我一體,名之「無分別的我」),不但道德仁義可成就,命亦轉了(功名富貴自然相應而得),內外雙得(內應於外,外應於內,名內外雙應,名心境一體,名境隨心轉,名本無分別),是如理求必如理得!(只需將心清淨,只需將心善良,不求亦自得,此因果酬償自然之宇宙真理)」

註:「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但袁了凡誤解意思。「我」是指「大我」,心與環境(身亦是環境)是一體的(可名「大我」),譬如作夢,試想早上醒來,回想夢境中種種,夢中的一切山河大地、討厭的人、喜愛的電腦、…種種皆是自心所變現,本為一體,沒有分別,不是別人塞到您腦中,故說「一人一世界」,因果業報,之所以自作自受即此理也。因為人、我一體,故也才能轉變命運,因為若是互不相干,則真的無法控制、無法預期、亦無從轉變命運了;人生即一場大夢一個自己世界,好好修,自能轉變命運。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余以實告。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若不反省自心自身(修身養性、斷惡向善),只知向外空求(不知斷惡修善),則求歸求,能不能得,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命(前世注定)!不但勞神勞心,且於所求之事了無影響(求不到),名「內、外雙失」,故說無一點利益。禪師又問我:「孔先生算你一生如何?」我據實以告。禪師又說:「你自己覺得你應得功名嗎?應有孩子嗎?」我反省很久,說:「不應該也。」功名中人,多半有福相,我福薄,又不能積功累德以培植厚福,又性急常不耐煩,不能和氣容於人;有時又以自己小聰明想贏過別人,說話太直傷人又我行我素,沒考慮到別人感受,又說話口無遮攔,言不誠信,像這些都是薄福之相,實在不應得功名呀!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土地越髒者容易生長植物,水太清了反而不利魚生長;第一,我太愛乾淨,應無孩子;第二,清和之氣能生長萬物,我容易生氣,應無孩子;第三,仁愛(不懷怨心、逆來順受)為互相和樂、生生繁榮之根本,殘忍在心則徒傷身,我太愛惜自己名節不能忍受一點點冤屈而不願犧牲一點點利益來幫人,故應無孩子;第四,我話太多(話多傷氣,尤其是說人是非更造罪),故應無孩子;第五,我喜歡喝酒,應無孩子;第六,我常整晚閒坐、日夜作息不正常,不知保養精神,應無子。其餘過惡還很多,不能一一數清。

註一:地之穢者多生物,表肚大能容一切逆緣,故而能積福而能長養吉祥;水之清者常無魚,表太自私愛護自己,故反而傷人傷德而反傷害自己利益也(人、我一體故,傷害他人即傷自己故)。

註二:太愛乾淨必常清潔環境,就容易傷害到小生命(如螞蟻乃至更小的生物),故清潔環境適度即可(若見到螞蟻等小生命,要盡量避開)。

註三:修行人若心清淨,則睡眠自會減少且飲食亦會減少,這是心清淨的妙處,心清則身安,念佛功深者,睡眠減少乃至不需睡眠是正常之事;但一般人要有適當睡眠以免傷身。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雲谷禪師說:哪裏只功名這些呢!世間有千金財者,定是命中注定大富,有百金財者,定是命中小富;應該飢餓而死者,亦是命中注定呀!上天不過因勢利導,哪裏有介入(天神降禍降福,只是助緣,其實果報是自作自受。譬如考試得第一名,校長頒獎金獎狀,這獎品不是校長無端所給,是您自己努力的結果。)?又如生孩子,有百世之德乃至三世二世之德行者,自然有其子孫延續因緣,而無後代者,乃是福德至薄之人故。你今天既然知道過去的錯處,那就將無功名利祿及沒有孩子的壞因盡情改變,一定要行善積德,一定要將心量拓開(肚大能容),一定要與人和愛,一定要愛惜身體、精神(和氣養身心)。過去種種,譬如昨日已死,今後種種,猶如今日重生,此乃義理再生之身也(即聖賢之身)。

註:人能生在富貴家中享福,並非父親有德,而是物以類聚,是自己過去生修福,故今生投胎在富人家中;同理,薄福人投生在窮人家中亦是過去無修福之故。但中間因有因緣牽纏,故有所謂「沾光」的情形,譬如父親行善,孩子在校亦風光也,此即孩子沾父親之光。所謂沾光沾光,互相沾光,孩子沾父親之光,父親亦沾孩子之光,力量大小,全憑自己志氣、因緣決定!正是一心好修行,隨緣任世間。(好事盡量做,結果則隨緣,反正長遠來看,總不離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所以這血肉之身(業報障礙身)固然有氣數命運,但義理之身(聖賢之身;乘願再來身)怎麼不能脫離命運束縛呢(當然可以)?太甲說:天作災難,猶有轉機(自己修得好,別人受難我不受),自己作惡,則沒有活路了。「詩經」說:「常言此心配天心(天心乃大心,無私之心),自己即可求大福(不靠他人)」孔先生算你不能有功名、沒有孩子,這是天作之孽(其實仍是自己過去生造業所致),還是可轉變的;你從今後加強德行,多做善事、廣積陰功,這是你自己所造之福,怎會沒善報呢?《易經》為人指點,不外趨吉避凶,如果天命不可違,吉如何趨向,凶災如何避免?易經開宗明義就說:積善之人家,必有餘下的慶喜(既有餘慶,自更有本慶),你能現在就相信嗎?

註:「太甲」是商朝皇帝,早年胡作非為,後來經人勸而改過自新,「天作孽…不可活」就是他說的。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語余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我相信雲谷禪師所說,敬拜且慶幸受到他的教誨。因而將往昔的罪過,在佛前盡情說出、毫不隱瞞,並寫在紙上說得通徹,且先求一願,求科第(此指更大的功名成就),誓言行善三千件,以報答天地、祖宗之德澤。禪師拿「功過格」給我,要我將每天所作之善、惡事,每天記下;為善則記下(表進步),作惡亦記(表退步)(一般人若不做這些,很容易流於隨便而退步,自然罪過又增),而且教我念佛門中之「準提咒」(念佛號亦同),以使必有效驗!並告訴我:「符籙家說,不會畫符會被鬼神笑;而這裏有秘訣,其實只是「不動念」而已(專心一意即是)。他們拿筆畫符,須先放下萬緣,心中一個念頭不生,當心一定,就下筆!(名混沌開基)由此一筆而畫完整張符,不可有起心動念,那這張符便靈驗。

註:符很靈驗,大悲水、阿彌陀佛聖水更靈驗!但能不能得到,仍是福份!有些人喝到修行境界高深之祖師大德的大悲水,病便好了。此非偶然,這除了自己與這位祖師大德有緣,且常是自己有發大願(可能發願吃素、或發願此後每天念幾千聲佛號或念經、…種種不一)或已斷惡行善一段時間而感應(得到大德加持的大悲水即是感應),故不可認為不斷惡修善,到處盲求大悲水或燒香拜佛便可一夕治好病,沒福報還是求不到的。故還是老老實實自己修,自然漸漸能減少阻礙而轉命運。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凡是求天改命,都要從心意專注無雜念來感應(須時時真誠、專注,效果才大,故應多慈心念佛也)。孟子談改變命運之方法,說:夭壽不二(夭指「短命」,壽指「長命」),短命與長命,很清楚是二個不同的對比,但當不起心去分別時,哪裏來的短命與長命呢?再細說之,豐足與歉(不豐足)不分別,貧者安於貧,富者不貪富,則身心自安,名為「立命」(安住、安穩之意);窮(不通)與通不分別,則安於貴、安於賤,亦立命安心也;夭壽不分別,生死亦安住也。人世間,常以生死為大事,說一句「夭壽不二」則人生一切順逆境都包括了。修身(斷惡向善)以等待善報,是積德祈天的事:說修,則身有任何過失,皆當改進!說等待,則一點貪求福報之心皆該去除(雖不求福,福自到)!到此地步,則入不二先天之境界,方才名為真實修行,真立命改命也!你未能「一念不起」,但能每日持誦「準提咒」,不計次數,無間無斷,持到純熟,所謂於持而無持、無持而持(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只要常念常堅持,不難達到,屆時歡喜心就會出現,越念越歡喜、越念越開智慧),這時念念只是持咒之心,別無邪念、雜念,便靈驗了。

註:上述的短命與長命不二(不二即「相同」的意思),譬如三十歲(短命)與一百歲(長命),三十歲可以分割成360個月,亦可再分成10800天,再分下去,就無止盡了;一百歲亦復如是,分到最後,三十歲與一百歲都是「無止盡」,故說短命與長命不二,其他之例亦同,如豐歉、貴賤、窮通、…對比強烈者,其實都是凡夫強去分別而致,其實哪來的分別呢?

余初號學海,是日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到明年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而秋闈中式矣。然行義未純,檢身多誤;或見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後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自己巳歲發願,直至己卯歲,歷十餘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時方從李漸庵入關,未及回向。庚辰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禪堂回向。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啟。

我本來號「學海」,當天我就改為「了凡」,這是我體悟到「立命」的道理,而不願再當一個受束縛的凡夫!從此以後,每天戰戰兢兢斷惡修善,開始覺得與以前不同,以前只是隨隨便便、渾渾噩噩度日,到此開始感覺過日子很認真,即使在暗室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也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到有人恨我、罵我,我都歡喜接受,明白這是消自己的業障!到了第二年,我到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我應該只得第三名,我卻考了第一名,孔先生對我的批命已經不準了(命運已開始轉變),而同一年秋天又考中舉人(袁了凡命中本該只有秀才的命)。然而我的修行功夫還不純熟,檢點自心自身仍有諸多缺失:或見善而行不夠努力(心不夠真誠故),或救人幫人而常懷疑自己做的對不對?(缺智慧故,故常念佛是一大助力,因能速開智慧而能知所抉擇),或行為雖善,但嘴巴又不小心造口業,或清醒時知道持身向善,喝醉酒又放蕩隨便;如此將過失抵掉功德,日子亦是白白度過。自己從巳歲發願,一直到己卯歲,共約十年,才將三千件善事做圓滿,當時我才跟著李漸庵入關,還沒來得及回向,庚辰年從南方回來(袁了凡已四十六歲),才請性空、慧空諸位法師上人,在東塔禪堂回向。這時又起求子願,亦許下行三千善事之願。隔一年辛巳年,袁太太生下男孩,名「天啟」(善願又兌現了)。

註一:上面提到「以過折功」,有些人以為,我雖然常說人是非乃至說謊,但我只要多捐錢做善事就可抵消口業,非也!一般而言,口業要看您造的什麼口業,若常說人是非,則自己亦將家裏不和、同事不和、同學不和、…諸多不和,若常詛咒人死,則自己亦將多病甚至橫死,總總情形不一也,這不是捐錢就能抵銷的,捐錢助貧窮人及節省資源,果報通常是自己不愁吃穿,若以為常捐錢就可任意說人是非,真大錯特錯也!

註二:前面提到袁了凡先誓願做三千件善事以求科第,很快他就中了舉人,但他三千件善事十年才做完,可見願力無邊,並非三千件善事做完才能得科第,但,若一發願做善,後來卻不去履行,則惡果報亦將出現(這是本來命中的果報加上違背誓言的果報),舉一例:曾經有位學佛女眾,遇戰亂時發願一生供奉觀音菩薩,希望免除種種災難,後來她也果然在戰亂、人生中都能逢凶化吉,但有別的宗教的人勸她改信別教,並且說服她有很多好處,這名學佛女眾一時利慾薰心,忘了自己發的願,結果在燒掉觀音菩薩像時,地上顯現觀音菩薩像,且這名婦人即時發狂!有學佛人趕緊勸她回頭懺悔,但她仍不聽,發狂狀態未見改善。這並非觀音菩薩降災給她,而是自作自受也(佛菩薩純淨純善本性不動境界,只與善願自然相應,不會降災於人,另外,若是不小心入了邪教、發了毒誓,只要回歸正信佛法並堅持斷惡修善,龍天護法及諸佛菩薩都會相應、護持,不受毒害!此自然而然、感應道交之理)。故發願要慎重,發了願就要全心面對!(上述女眾若能及時懺悔,還是有救的)

余行一事,隨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輒用鵝毛管,印一硃圈於曆日之上。或施食貧人,或買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數已滿。復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復起求中進士願,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登第,授寶坻知縣。

我每做一件善事,就以筆記下,但你(了凡的孩子)母親不會寫字,每做一善事,就用鵝毛管沾硃砂,印一個紅圈在日曆之上。或施食物給窮人,或放生物命,有時一天做十多件善事(印十幾個圈)。到癸未年八月(約四年),三千件善事已滿,又請性空法師等人在家中回向。九月十三日,又發求中進士的願,這次許做善事一萬件,三年後丙戌年登第,中了進士,我被朝廷派到寶坻縣當知縣。

余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編。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纖悉必記。夜則設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夜間偶夢見一神人,余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釐七毫。余為區處,減至一分四釐六毫,委有此事,心頗驚疑。適幻余禪師自五臺來,余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臺山齋僧一萬而回向之。

我準備了一本空冊子,名叫「治心編」,每天早上坐堂管縣內之事,家中僕人都將這本「治心編」交給差役放在辦公桌上,我所做的一切善惡之事,都詳實記綠在這本子上。晚上則擺桌(香案)於庭院中,效法古代趙閱道焚香將善惡秉告上天。你母親見我所行善事不多,常緊凝眉頭擔憂說:「我以前在家,容易幫助先生作善,所以三千件善事得以圓滿,可是這次許的一萬件善事,衙門中無事可做,要到何時才能把善事做圓滿呢?」後來我晚上作夢,夢到一位天神,我向祂說明,我的善事很難做圓滿的難處,天神說:「只減糧一事,一萬件善事已圓滿了!」蓋寶坻縣之田稅,每畝是二分三釐七毫,我覺得對百姓負擔太重,就減稅到一分四釐六毫,但天神知道這件事?而且我真的做這件事就滿了一萬件善事?我很驚訝懷疑。正巧幻余禪師從五台山來,我把夢境告訴他,問他這夢境中天神所說可信嗎?禪師說,善心真切尚且可一善抵萬善,何況您全縣都減糧,豈止萬民受惠呢!我聽了很高興,就捐薪餉請五台山約一萬僧人吃飯來回向(了凡的一萬善事已圓滿)。

註一: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人只要有真心願行善,必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佛菩薩通常冥冥中會加持)!袁了凡有真切行善之心,故自然作善遇到困難便有感應到來,其一,天神示夢安慰(天神可能佛菩薩所變現也),其二,禪師到來相安慰(解說分明令安心),此皆「境隨心轉」之妙也。

註二:心量是沒有大小的,曾有一典故:有一名窮女子到寺廟裏拜佛,可惜身上僅一文錢,他全數捐出作香油錢,寺中方丈竟親自為她祈福!後來,這女子發達了,嫁給皇室,她又來到這寺廟,捐銀千兩並要祈福,但只見弟子們誦經,沒看到方丈,她便問方丈,我以前只捐一文錢,你親自為我祈福,為何今日只見弟子們祈福?方丈答她:「您以前一文錢,是真誠無比的心!(功德大),現在您捐錢雖多,但已有驕傲心,所以讓弟子幫您迴向就足夠了。」這故事讓人明白,心量大小才是最重要的!這位方丈正是教育這名女子「真誠心」的重要!(真誠心沒有大小,能退一切魔,能成一切佛)

註三:袁了凡深體百姓之苦,減糧稅,菩薩慈悲心,又復慷慨捐錢齋僧,視錢財不貪,菩薩清淨心,袁了凡越看越像佛菩薩化身示現善巧度化眾生也。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孔先生算我五十三歲當死,我未曾祈求長壽,當年竟無事,今日已六十九歲了。《書經》說:天命難以看清,因為命運不恆常(有變化),又說惟命不是恆常,這些都不是亂說!我於是知道,凡是說禍福由自己造者,真乃聖賢之言!凡說福禍天注定而不能改變者,只是世俗邪論!你的命不管如何,當榮顯時,要想到落寞時;當順利時,要想到逆境時;當眼前豐衣足食,要想到貧窮;就是大家敬愛你,也要有隨時別人離你而去的準備;當家世顯赫,要生謙虛卑下想;當學問良好,要當自己沒啥學問!(袁了凡勸孩子念念要一顆真誠、慈悲、謙下、平常心也)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遠要想到發揚祖宗之德(莫讓祖宗蒙羞,文武周公都是學習的榜樣),近要想到隱藏父母的過失,顧全父母顏面(但在私底下,亦應善巧勸父母斷惡修善,最佳之法是以身作則,則容易感化父母);上要想到報國家之恩,下要想到讓一家平安;外要想到隨處幫人,內要想到斷自己的邪思。一定要常知道自己的錯處並改過,若有一天覺得自己很好,光是這「很好」就是一個「自滿驕傲」的念頭,就是惡!那就無法再提升境界。天下多少聰明俊秀的人才,都只因道德不修,苟且隨便而耽擱了一生。雲谷禪師所教示的立命之法,乃至精要、深遠、真而不妄、正而不邪的道理,多多看看多多勉力行之,不要自己耽誤自己!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念佛生西典範三則


念佛生西典範三則

以下三則淨宗大德生西典故,末學會大略解釋,供養大家,謝謝。(節錄自毛惕園居士所著「念佛法要」一書之卷二,網址:http://book.bfnn.org/article2/1142.htm

註:文中的【按】…,是毛居士的評語,非末學所寫,先作報告,謝謝。

專心念佛

明憨山、澄印、德清大師,金陵蔡氏子。十九出家,專心念佛,夢阿彌陀佛現身空中,光相分明,自此聖相炳然,時時在目。旋至五臺習定,發明本有。刺血書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久之,動靜一如。嗣隱牢山,乃外道生長地,不聞三寶名,久之,皆知念佛。李太后命輸金造寺,賜額海印。上怒,遣戍雷州,因中興曹溪祖庭。後蒙恩詔還,結庵廬山,修淨業益精。忽往曹溪,示微疾,沐浴焚香,示眾曰:「當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端坐而逝,有光燭天,年七十八,肉身現存。(夢遊集)

【按】聖相常見,動靜一如,尤修淨業益精,當不以得少為足,故能肉身永存,諒必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之實報淨土、或常寂光淨土地。

明朝憨山大師,金陵蔡氏的孩子。十九歲出家,專心念佛而能夢見阿彌陀佛現身於空中,光相清楚分明,從此光明的聖相時時清楚在眼前。後至五台山習禪定而徹證心性。曾刺血寫華嚴經,每寫一筆就念佛一聲,久久動也是佛、靜也是佛(已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境界)。此後隱居牢山,此處乃外道沒有佛法地區,這裏人都沒聽過三寶(佛、法、僧)之名,大師在此久久教化,漸漸大家都知要念佛。李太后命人捐錢造寺,賜扁額「海印」(海印寺),卻因故使皇上震怒,將大師遣放到雷州,大師因而使曹溪禪門宗風再度興盛。後來大師含冤平反而返回廬山,領眾修持淨業更加精進。後往曹溪,示現微疾,洗澡後點香向佛秉明,並對大眾說:「要知生死輪迴之可怕,壽命不定什麼時候就沒了,要好好念佛。」於是端坐而往生,天空如有光盈滿。大師活了七十八年,遺下肉身不壞舍利。

捨禪修淨

清蕅益、智旭大師,蓮宗九祖也。姓鍾,吳縣人。少以聖學自任,著書闢佛,及閱雲棲竹窗隨筆,乃焚所著。年二十,讀地藏經,發出世志,日誦佛名。二十四,聽古德法師講經,疑情忽發,用心參究,已而豁然。尋掩關吳江,疾且殆,始一意求生淨土。疾少間,結壇持往生咒七。後隱靈峰,著述宏博,闡揚淨宗。忽示疾,遺命闍維後,屑骨和粉,分施禽魚,結西方緣。旋病良已,趺坐向西舉手而逝,年五十七。閱三年啟龕,髮長覆耳,面如生,門人不忍從遺命,塔於靈峰。(靈峰宗論)

【按】遇疾且殆,始捨禪修淨。念佛直指云:「精進者,不為大小病緣而怠其行,若有宿業所使,當誦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持一遍,即滅身中所有五逆十惡等罪,持三十萬遍,決生淨土,」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云:「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命終時,任運往生。」故疾少間,即持此咒七日。好禪淨雙修者,願效法專修為要。

清朝蕅益大師,淨宗第九代祖師。姓鍾,吳縣人。年少時以聖學自許,尊崇儒教,寫了不少書批評佛教,直到看到蓮池大師(淨宗第八祖)的「竹窗隨筆」等書,論事理精深絕妙,才知自己錯了,於是將自己批評佛法的書全數燒毀。二十歲時,讀地藏經,發出離生死輪迴之心,每天念佛。二十四歲,聽古德法師講經,對經中義理不能理解而開始深究,精心一意,後豁然通達!後來到吳江閉關修行,忽生病危急,才一心求生淨土,當疾病稍輕,就結壇念往生咒七天,病好後隱於靈峰,著述很多,皆導歸淨土。到晚年示現微疾,囑弟子火化後,將屑骨和粉,分別布施給山禽與魚族,以結西方淨土緣。大師病已大好,後盤坐向西方舉手而往生,活了五十七年。過了三年啟龕來看,大師頭髮生長且覆蓋耳朵,面色如生,弟子不忍遵大師遺命,便將大師肉身舍利奉於塔中。

結庵專修

清截流,行策大師,蓮宗十祖也。宜興老儒蔣全昌之子,夢憨山大師入室而生,因名夢憨。年廿三,出家武林理安寺,脅不至席者五年,頓徹法源。旋住報恩寺,遇同參息庵瑛師勸修淨業,錢塘樵石法師引閱臺教,乃同入淨室,修法華三昧,宿慧頓通,窮徹教髓。嗣結庵杭州西溪,專修淨業,名所居曰蓮柎庵。後住虞山普仁院,倡興蓮社,弘化殊勝。著有蓮藏集、淨土警語等行世,卒年五十五。時有孫翰及吳姓子、病死復活,均云:「為冥司勾繫殿下,忽睹光明燭天,閻羅伏地,迎西歸大師,視即截公,以師光所照,遂得放還。」(淨土約說)

【按】頓徹法源,窮徹教髓,猶結庵專修後,始倡興蓮社,弘法利生。凡己未得度,先欲度人者,無有是處。

清朝截流、行策大師,淨宗第十祖,宜興老學者蔣全昌的兒子,夢見好友憨山大師入到家中而生下行策大師,故為他取名「夢憨」。二十三歲,於武林理安寺出家,精進修行,五年不躺,而頓徹法源。後居住報恩寺,同參息庵瑛法師勸他修淨土,後又得錢塘樵石法師導引大師修天台教觀,於是同入淨室,修法華三昧,以至宿慧頓通、窮徹教髓。後又結庵於杭州西溪,專修淨土,名所居處為「蓮柎庵」。後住虞山普仁院,倡興念佛社,精勤念佛,弘化功深,度許多信眾念佛。著有「蓮藏集」、「行策警語」等著作流傳於世。大師五十五歲往生。

當時有一位名「孫翰」的人,病死一晝夜又醒來,說:我被冥司勾攝魂魄到閻羅殿,黑暗中,忽然光明滿天,香花布滿虛空,閻羅王跪在地上,迎西歸大師。問閻羅王,閻羅王說:「這是行策大師!」,因為大師身上放光,我被光所照,於是返回陽間。而同一日,有吳氏的孩子亦病死,也是因行策大師身上散發的光明而得以返回人間。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新的一年新希望
















新的一年新希望

祝:悲傷的人,早日觸到快樂!
祝:難受的人,早日感受舒坦!
祝:哀愁的人,早日得到歡暢!
祝:心死的人,早日獲得重生!
祝:無助的人,早日尋到慰藉!
祝:徬徨的人,早日心中篤定!
祝:坎坷的人,早日心路平坦!
祝:憂鬱的人,早日跳出愁塔!
祝:苦悶的人,早日吐出悶氣!
祝:寒慘的人,早日見到陽光!
祝:不安的人,早日獲得依靠!
祝:苦痛的人,早日尋得安慰!
祝:病苦的人,早日覓回健康!
祝:一切不順的人,能舉世皆順!
祝:一切不平的人,能事事皆平!
祝:一切阻礙的人,能一路通暢!
祈:一切不好的過去,終將過去!
祈:一切未來的美好,早日到來!
祈:一切當下的美好,永永遠遠!

快樂來自真心,真心來自無偽,無偽來自明理,明理來自智慧,智慧來自善良,善良來自互助,互助來自一體,一體本自本性,本性本自善良、智慧、解脫、真誠、平等、無分無別。願一切人平安,一切事平安,一切物平安,世界平安,眾生平安,凡所有一切,再再皆安!

南無(依靠)解脫光!(凡有束縛者,皆能解脫!)
南無智慧光!(凡心裏愁亂不知何者,皆依智慧而平安。)
南無清淨光!(凡諸事常擾者,能心清無惱。)
南無常照光!(凡常感時好時壞者,能佛光常照,無黑無暗。)
南無歡喜光!(凡常憂常鬱者,能心生歡悅!)
南無安穩光!(凡忐忑不安者,能得心安一切安!)
南無無量光!(一切皆不順者,能得無量方法解決!)
南無阿彌陀光!(阿彌陀佛佛光普照,以上皆阿彌陀佛德號,阿彌陀佛能解決一切事,化解一切冤,成滿一切願。)

祈多多慈心、多多念佛,則利己利他,業障早消!!一句萬德洪名,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願常念、多念、無怨無悔念!則聲聲佛號消無盡罪,句句佛名長無邊福!

以上獻給一切人、事、物,回向(轉化)一切成真、成善、成美!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念佛生西典範五則(二)


念佛生西典範五則(二)

以下五則淨宗大德生西典故,末學會大略解釋,供養大家,謝謝。(節錄自毛惕園居士所著「念佛法要」一書之卷二,網址:http://book.bfnn.org/article2/1142.htm

註:文中的【按】…,是毛居士的評語,非末學所寫,先作報告,謝謝。

見相不言

晉慧遠大師,蓮宗初祖也,姓賈,雁門人。學精儒老,年廿一,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豁然大悟,嘆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安歎曰:「使道流中國,其在遠乎。」後居廬山東林寺,率眾行道,鑿池種蓮,於水上十二葉蓮華,因波隨轉,分刻晝夜,以為行道之節。與劉遺民等僧俗百廿三人,創立蓮社,六時念佛,求生西方。在山三十年,跡不入俗,專志淨土,澄心繫念,三見聖相,而沉厚不言。一夕,方從定起,見阿隬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說妙法。佛言:「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社中佛陀耶舍、劉遺民等,已往生者,皆在佛側。師曰:「吾始居此,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必生淨土,」至期,端坐入寂,年八十三。(東林傳)

【按】如見好相,先欲明說,必為魔惑,願行退失。願效法三見不言,但除臨終時耳。

晉朝慧遠大師,淨宗第一代祖師,姓賈,雁門人。少年即精於儒家、老莊學說,二十一歲,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典,豁然大悟!於是嘆道:「儒、道、陰陽、…等學說,皆不及佛法之圓滿也。」於是出家修行,誓言弘揚佛法!道安法師感嘆:「看來要使佛法之道流行於中國,是在慧遠身上了。」慧遠大師後來住在廬山東林寺,領大眾修行,挖池子並刻十二葉蓮花隨水波流轉以明日夜六時,方便依時間修行。與劉遺民等出家、在家眾共一百二十三人創立念佛社,六時(二十四小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在山中三十年不下山,專修淨土,其中曾三次見到西方極樂聖境而能沉穩不對人說(平常心也;且高興過頭容易引來魔擾)。一天傍晚,才從定中境界出定,忽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大勢至菩薩分侍左右,又見流水光明分十四支,上下流注並演說妙法。阿彌陀佛說:「我以本願力故,示現瑞相給你鼓勵,七天後你將來到我的國度了。」慧遠大師同時也見到先前已往生的佛陀耶舍、劉遺民等人皆在佛的身邊。慧遠大師便對大眾說:「我從至廬山以來,三次見到西方聖境,這次又見到,決定要往生了!」七天後,慧遠大師便端坐而往生,活了八十三年。

註一:佛法較圓融說明世間法、出世間法,儒家較重世間修行,道家較重離世間闡述,但心清則合一(無有分別),道中有佛,佛中有儒,儒道皆佛也,所謂隨緣善巧,各各互安,度眾方便,各有因緣!慧遠大師當時即融會儒道佛,以方便大家認識、接受、得利益於佛法)

註二:念佛社一百二十三人,後來全部往生西方。

結社互勵

宋造微、省常大師,蓮宗七祖也。顏姓,錢塘人。七歲出家,十七受具戒,以堅持戒律,專稱名號,發菩提心,結社互勵,為淨土因行。住杭州昭慶寺,慕廬山遠公遺風,結淨行社,士大夫與會者,有相國王文正公旦等一百二十人,皆稱淨行弟子,與僧千人,同修淨業。刺血書華嚴淨行品,每書一字,三拜三圍,三稱佛名,刊行千卷,分施千人。以栴檀香刻無量壽佛像,跪前發願云:「我與大眾,始從今日,發菩提心,窮未來際,行菩薩行,願盡此報身,以生安養。」忽端坐念佛時,厲聲曰:「佛來也。」泊然而化,眾見地皆金色,年六十二。(佛祖統紀)

【按】結社互勵,固可自利利他,惟行於今日,須有德者率眾共修,切忌男女混雜。如無此機緣,不如閉戶潛修,較易精進。

宋朝省常大師,淨宗第七祖。姓顏,錢塘人,七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又堅持戒律及專念佛名,發求生西方之心(即成佛之心)並與志同道合者立念佛社互相共勉努力一心念佛。後住杭州照慶寺,欣慕廬山慧遠大師典範,成立淨行社,讀書作官人參與者,連相國文正公王旦共一百二十人,皆自稱念佛弟子,並與出家僧千人一同修淨業求生西方。曾用自身血寫「華嚴淨行品」,每寫一字,拜三下,繞走三次並三稱佛名,並刊行一千卷送給一千人。以栴檀香刻阿彌陀佛像,並向前跪下發願,說:「我與大家,從今天起,發成佛之心,盡未來之時間,行菩薩捨我利他之行,願這一業報肉身命盡,得以生安養國(西方極樂世界)。」沒多久,大師正端坐念佛時,忽大聲說:「佛來了!」便不再言而往生。大家都見到地面忽變金色光明,一段時間才消失。大師活了六十二年。

以死自誓

宋慈雲、知白,遵式大師,寧海葉氏子。初學律,繼研臺教,勤苦自勵。嗣往寶雲寺行般舟三昧,積勞嘔血,兩足皮裂,以死自誓。夢觀音指其口,引出數蟲,灌以甘露,覺身心清涼,所患頓失,慧辯無礙。作誓生西方記,結緇素專修淨業。旋歸東掖,建精舍,率眾修念佛三昧。晚主杭州昭慶、靈山等寺,請州判王欣若、奏准以西湖為放生池。撰集諸懺法,圓融三觀,以淨土為歸,述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及晨朝十念、往生略傳等行世。忽作謝緣詩,與眾訣別,示將歸寂。尋示疾,卻醫藥,仍為眾略說法要,炷香禮佛,請佛證明,往生安養。或叩所歸,對以寂光淨土。至晚坐脫,年六十九。(佛祖統紀)

【按】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況欲了生脫死,超凡人入聖耶?非以死自誓,安得即生坐脫,往生寂光淨土乎?

宋朝慈雲大師,寧海葉氏的孩子。起初學戒律,接著習天台教法,非常勤苦用功。後又往寶雲寺行「般舟三昧」(三個月不坐不躺不睡覺,就邊走邊念佛),積勞成疾而吐血,兩隻腳皮都裂開,但慈雲大師發誓寧死亦決不退轉!後來夢到觀音菩薩指著他的嘴巴,並引出幾隻蟲,再灌淨瓶甘露水,大師覺得身心頓時清涼無比,不但病好,且發大辯才!於是作「誓生西方記」,並與出家、在家眾一起念佛求生西方。後歸東掖,建立精舍,帶領大家修念佛三昧。晚年曾主持杭州照慶、靈山等寺院,請州判王欣若以西湖作放生池,並得到准許。大師並書寫會集諸懺儀,義理圓融、三觀(空、假(有)、中間(不空不有))歸一,導歸於淨土。著作有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晨朝十念法,往生略傳等傳世。後某日忽作謝緣詩,與大家告別,說自己即將往生,大師很快示現一點小病,不吃藥,仍然為大家略說佛法精要,燃香拜佛,請佛證明,往生極樂。有人問大師生到西方極樂哪一土?大師答以「常寂光淨土」,到了晚上大師便坐著往生,活了六十九年。

註一:空假中者,即:空、假有、中間,佛說「有」破執空的人,說「相本空」來破執相有的人,但卻有人因此執著有個「中間」(存在空跟有的中間),於是佛又說「不空、不有、不中間」來破執著有個「中間」的人,此皆眾生習氣容易執著故。以上不外虛妄,多說仍是無益(慈雲大師解釋三觀,即讓人知道,念佛即含攝一切,莫再誤解念佛是偏執而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只老實一句佛號念下去,自然漸漸透出人人之本有「不空不有、空有不二」智慧。

但念佛有個好處,說念佛是執著也可以,執著念佛可以往生西方(譬如每日不忘記阿彌陀佛,一以西方為歸,則臨終必往生西方),其他法門若執著則將一無所成(需破「我執」才能出六道而至四聖法界,難!且因靠自力,自力無彌陀之不可思議接引大願故,故死後多多隨業投胎去了也),故念佛實是方便好修、佔了大便宜也。

註二:西方極樂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一般念佛人往生多半在凡聖同居土,境界依次而上為方便有餘、實報莊嚴土,證實報莊嚴土者則分證常寂光淨土,已是不生不滅境界,是法身大士(分證佛),但西方極樂蒙阿彌陀佛大願加持,凡聖同居土眾生的能力,亦與佛差不多;雖差不多,但仍要修行而真正證到「圓滿佛」的境界(不過西方修行很快樂,不比這裏五濁惡世常有阻礙、誘惑、困境來相擾)。

請僧助念

宋思照大師,姓陽,錢塘人。幼參神悟,大有契入。刺血書法華經十部,一字一禮。誦觀經五藏,彌陀經十藏,法華經一千部。禮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凡二百七十卷。專修念佛三昧,築小庵曰德雲,刻三聖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丘,聞聲悚愧。每月廿三日,率道俗繫念三聖常及千眾,凡三十年。忽語其徒曰:「夢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請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涌身合掌,厲聲念佛,趺坐結印而化。闍維齒瑩如玉。(佛祖統紀)

【按】大師專修念佛三昧三十年,臨終前夢佛,尚請僧助念。我輩凡夫尤當注意及此。

宋朝思照大師,姓陽,錢塘人,小小年紀向高僧參學而開悟。曾刺血而寫「法華經」十部,寫一字拜一下。誦「觀無量壽佛經」二五二四十卷,阿彌陀經五○四八○卷,法華經一千部。拜華嚴、梵網、淨土五經共二百七十卷。大師專修念佛三昧,築小庵名德雲,刻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每夜一點至三點就起來念佛,一些懶散懈怠的比丘聽到念佛聲都驚悚而慚愧,也起來念佛。每月二十三號,大師帶領出家、在家眾念西方三聖,參與共修者常多至千人,如此修行約三十年。一日忽告訴弟子:「我夢到一丈六尺高的金色佛身,此乃往生之徵兆也。」當天請七位僧人助念,到第七天晚上,起身合掌,大聲念佛,盤坐結彌陀印而往生。火化,牙齒晶瑩潔白如玉石。

經行成槽

明義秀大師,溫里人。居蒲之讚歎庵,日課阿彌陀佛十萬餘聲,朝夕無間,歷五十餘年。經行之所,磚砌成槽,或穿及底,人試補之,久復如故。初有不自活之貧子來依,久不善其所為,呵曰:「汝真賊也。」旋果約其黨,乘夜擊師,初擊,念佛聲猶洪,再擊,念佛聲弗斷,氣盡乃寂。(紫柏老人集)

【按】紫柏大師贊其「垂絕之時,佛聲弗斷,至於股折,能趺而逝,非五十年志氣堅強勁正,烏能至此?」此殆多生業債,因緣會遇,於往生前酬償耳。慎勿誤以一生念佛,仍得惡報也。

明朝義秀大師,溫里人。住在蒲之讚歎庵。每天定課念佛十萬多聲,早晚無缺,經五十多年。每天走路念佛的地方,地磚都凹了下去或陷落,有人嘗試去補,久久又恢復原樣(可見大師念佛用功之深)。後來有貧窮少年來依靠他,義秀大師收留之,但這少年秉性不佳,不能感化,一日,大師罵道:「你真是賊呀!」很快這少年就招來一些同伙,乘夜深攻擊義秀大師,一開始,大師也不抵抗,念佛聲洪亮,這幫人再攻擊,念佛聲漸變小,一直到被擊死佛號才停(但大師乃盤坐而死,是乃此身為幻化,故攻擊亦幻化,大師境界顯非一般人也)。

註:業債償還,心甘情願,身雖死而魂證極樂,了卻一段冤孽債。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回網友大德留言暨略釋蕅益大師法語


回網友大德留言暨略釋蕅益大師法語

xx大德,阿彌陀佛!

念佛是基本功,念佛也是終極功!一個佛學常識豐富的人,若不肯念佛求生西方,則亦是枉然(想憑自力超越生死,太難!),一個不懂很多佛學常識的人,若能有一顆強烈求生西方的心及一顆慈悲心,則平日必不忘卻西方教主阿彌陀佛,必有空常念佛也,亦隨緣行善。故後者才是有救的人!

我自己的經驗,念佛才是痛快!之所以在網路上寫些文章,還是為了勸人念佛,及見到今天人心敗壞乃至引起世界災難橫生,我只是盡一點力而已。

xx大德若有來此,末學建議看「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這一篇,內容方面,看得懂也好,看不懂也罷,看下去就對了,多看幾遍,則於為何要求生西方會有較深入的認識。這亦是我的目的,我寫這本書不是要人開悟的,開悟沒那麼簡單(我自己都沒開悟),我是希望讓人對西方建立起信心,而能一心念佛!如同淨空老法師講的,真正用功夫,其實就是念佛!參禪亦是念佛,念自性佛,但唯上上根人方易成就,而這世界之上上根人,少之又少,億億人中難得有一個!而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則是最易成就之方法,雖是念阿彌陀佛,仍然是念自性佛(佛與眾生法身一體故;佛是已覺悟之眾生,眾生是未覺悟之佛),方便來講,念佛求生西方是二力法門(自力加佛力),甚易一生成就!

念佛求生西方最怕是情執(對這個世界有眷戀)!故平日應多多用心於西方,處處應莫忘記念佛,淨空老法師說現在人平均一萬人念佛,只三、五人往生西方而已,這跟古人講的念佛法門萬人修萬人去並沒矛盾。古人講的萬人念佛萬人去,是指真心念佛求生西方的人而言,確實是百修百成就!(其他法門要一生成就則難矣。),而淨空老法師講的現代人念佛,為何一萬人念佛卻只有極少數人能往生?問題就出在平時念佛隨便,往生西方的念頭並不懇切!以我自己過去見過的許多自稱念佛人者,其中許多不是高傲,就是喜歡說人是非,更有的摻雜許多法門(邊念佛又怕別人看不起,常看許多不同法門的經典,心搞亂了),而且,有許多念佛人心願根本不在西方,有的求福報,有的求發財,有的求來世做有錢人,有的只求今生平安,家庭順利,有的連西方都沒認識清楚,有的自私自利!這一層一層淘汰,一萬個人真的沒剩幾個人!是故,若能對西方有強烈願心欲求生,一定把握時間常念佛,並且常認真反省自己言行,臨終必善緣聚集而能往生西方!(念佛法門已經是所有法門中最簡易且容易於一生成就者,若還嫌難,則出離六道苦海遙遙無期也)

xx大德,念佛法門是如此珍貴!我人該惜之呀!我無才無學,僅敘數語,望能共勉,最後敬祝平安。

末學咪弟頂禮

~~~~~~~~~~~~~~~~~~~~~~~~~~~~~~~~
淨宗第九祖蕅益大師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臺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淨聚戒,亦在里許。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試自檢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癡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歧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略釋:
念佛求生西方,並無奇特之處,只貴在信得深,願得切,行得專也。佛說:若有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即名「無上甚深微妙禪」!天臺(智者大師)說:四種三昧,都可稱為「念佛」,而念佛三昧(三昧即禪定之意),是為三昧中最高深之法門(既簡單又唯有佛才能究竟其中道理)。雲棲(蓮池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將佛法一切法門圓融含攝!可惜現今之人,把念佛看做「沒什麼!」,認為是老太婆修的、沒什麼學問,很低的法門!所以既對念佛法門誤解,自然懷疑不信,故自亦不肯老實念佛了,每天即使有念佛淨心,其亦只當作淨心而已,隨隨便便,口念佛、心亂想(心不在佛號上),故功效有限,更奢談念到一心不亂,能念之我與所念之佛號融成一片之境。此皆不知念佛誠懇專注不間斷,自然金石為開之理!(定能生慧,又入彌陀大願之不思議解脫之海)

有些人自出心裁,參「念佛是誰」(若能畢一生精力參去,他事一切放下,或能開悟,但猶難矣!更不用說隨意參參,三天打漁、二天曬網、看看禪書、作作禪偈之人,其能開悟,真痴人說夢也。),卻不知,現前一念念佛心,本即自性,何須刻意遠避?又即使是一句佛號,亦是自心所變,何必起心動念去苦苦追究!(越追越遠,正是欲止住起心動念,反而更起心動念,心既不定,慧更不生了)但只需切信念佛能往生,專念佛能把得住,或者一天十萬聲佛號,或五萬、或三萬,以每日不缺堅持做去,一生不改不退,若不能往生西方,則十方三世諸佛便是說謊!而念佛人一得往生西方,就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永離苦海永不退轉,十方世界自由來去度化眾生,種種善巧度眾之智慧(法門)皆已圓具。

念佛人切忌心思不定,今天看張三明日看李四(比喻看經書法門變來變去,學得雜亂)。遇到教下法門,想看一些經論,試試能否大開圓解,遇到禪宗參禪者,又想停下念佛,來參個禪,看看能否大徹大悟,遇到戒律法門,又想搭衣用缽,看能否圓淨自身而淨自心;如此搞來搞去,真會搞不出名堂!殊不知,一句阿彌陀佛不停念下去,自然漸漸清淨自心而漸入一心不亂境界(境界由淺而深為工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相當於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不容易,但一般而言,工夫成片是人人皆可做到的,到此境界,則天天歡喜生智慧);念佛一法,已然包含一切經論(三藏十二部指佛所說一切法門),念佛真念到境界深處,自然教下、宗門、戒律統統包含,自然說法頭頭是道!(智慧已大開故)

真能念佛,則六度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即六度);不貪著一切善惡好壞境界,不起是非人我貪婪、瞋恨、愚痴掛礙等念頭,念佛不間斷、不貪圖其他諸多無關事物,則名真念佛(雖不容易做到,亦要儘量努力)。念佛念久,自然能一句佛號常念而心常歡喜(智慧亦漸開);若只偶爾念幾聲佛,暨隨看一些佛書便自逞高明,要圓融自在,要心無執著,此皆自騙騙他,就算說得天花亂墜,皆是苦海沒摸到(岸)邊,臨命終時,決用不上、搭不著,珍重!

註:上面蕅益大師提到一天念五萬聲、三萬聲佛號,能作為定課是最好,效果非常大!但現今人多忙碌,每日定課可少(譬如每日定課念佛三千聲、五千聲、或配合專念淨土經典…),但行、站、坐、臥亦要多多念佛,輔以慈悲心(莫造意業)、慈悲行(莫造身業)、慈悲口(莫造口業),則臨終仍能善緣聚集,往生西方也。另有的喜念其他經典(非淨土五經一論,如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輔以念佛迴向求生西方,亦是可以的,重點在心清淨、慈悲。如同蕅益大師亦曾說過的: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多多念佛就是),品位高低,在持名(工夫)之深淺(不要以為一定要很高的一心不亂才能往生)!故往生西方並不難,只在一心常記、莫忘西方也(常念佛即提醒自己莫忘西方,但也莫忘持一顆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