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五集)(淨空老法師開示)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五集)(淨空老法師開示)

 

註:底下文中的廣欽法師,應是指廣欽老和尚。「李老師」,是指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弟子,也是淨空老法師的老師。廣欽老和尚與李炳南居士都是高齡念佛往生,都是預知時至,且瑞相希有,火化燒出許多舍利子。

 

 

≡≡≡≡≡≡≡≡≡≡≡≡≡≡≡≡≡≡≡≡≡≡≡≡≡≡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五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55(引用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1-003-0055&lang=zh_TW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七十二頁:

 

  疏【得疾解脫者,智論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這是大師引用《大智度論》裡面一段公案,來說明滅罪解脫力量最大、效果最顯著也是在念佛。現在有很多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相信念佛的功德大,雖然念了也不相應,他沒有信心!修其他的法門能不能滅罪?問題很多很多,或者是自己修,或者你觀察別人修學,你看看究竟能不能滅罪。其實罪是從心生的,因此罪還從心滅,心要有念就有罪,滅罪要靠心。我們講席裡面已經講過很多,讀過很多,心不清淨就生罪孽,心要是清淨就滅罪滅障,這個道理實在講並不難懂。

 

  我們想想,要怎樣叫心得清淨呢?說實在話,念佛使我們心能得一心、得清淨,比修其他一切法門都要來得殊勝。還有一些人說,念佛老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就沒意思!他就懈怠了,就不想念。這是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念佛作用在哪裡?作用就是在清淨心。心裡面只要一起念頭,不管這個念頭是善是惡,只要有念就趕快換成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正是古德所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是什麼?換成阿彌陀佛就是覺。不念阿彌陀佛,就都是妄想、都是妄念。不但這世間一切法是妄念,就是在佛法裡面還是許許多多的妄念,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所以念佛的作用,無非是消除妄念而已。因為妄念不停,所以你這個佛號就不能中斷,佛號一斷,妄念又起來了。

 

  演【智論中罪即是障。】

 

  《大智度論》說「罪即是障」,罪就是障。

 

  演【以罪能障道。】

 

  『道』是什麼?是一心。這個諸位要記住,什麼叫做道?清淨心是道,一心不亂是道。罪能障道,罪業起來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專一。

 

  演【故復云障也。】

 

  罪就是障。

 

  演【此念佛乃得滅者。】

 

  這是引用《大智度論》裡面這段文,我們先把這段文的意思介紹一下。這不是普通人,是菩薩,『有諸菩薩』,當然這個菩薩不是摩訶薩,不是大菩薩,一般來講是別教三賢位的菩薩,圓教十信位的菩薩,菩薩自己想一想,過去『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罪要是滅了,他就見性。所以十信位的菩薩不能證入初住,別教三賢位菩薩不能登地,原因就在此地。我們念佛人,念佛不能證得理一心不亂,也就是如此,跟這個是一個原因。理一心不亂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罪滅了;否則的話,就是障道,障理一心不亂。修其他的法門沒法子成就,滅不了罪,他能得定,能超越三界生死輪迴,但是不能見性,不能破無明。換句話說,他那個功夫修得再好,也只不過等於阿羅漢、辟支佛,斷證的功夫到此為止,那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用什麼方法能很快的滅罪除障明心見性?《大智度論》裡面告訴我們,這些菩薩後來遇到善知識教他『念阿彌陀佛』。諸位要曉得,凡是能教你念阿彌陀佛的,那就是真善知識,一點都不假。教你修其他法門的,不見得是真善知識,為什麼?你這一生不能成就。教你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成就,這是真善知識。可是遇到真善知識,往往自己不肯相信,那就沒法子,這就怪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具足。經典裡面說得很好,這個法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因緣就是遇到善友勸你念佛;你肯接受、肯信、肯依教奉行,就是你多善根多福德。不相信是沒有善根,不肯念是沒福。這樣,他才能滅罪、滅障,『超生淨土』。

 

  我們看《大智度論》上這段文,再回過頭來想想《華嚴經》又何嘗不如是?《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是勸那些華藏海會的菩薩們求生西方淨土,文殊普賢兩個帶頭,這兩大菩薩帶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還不是為了滅罪,破根本無明,證無上菩提。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真正是無比的殊勝。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沒有勸那些菩薩們參禪,沒看到;沒有看到文殊普賢叫大家持咒學密,沒看到。我們只看到文殊普賢叫大家念佛,這是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的,你要是不相信念佛,那就沒法子了。這是佛的根本法輪,所顯示這樣殊勝莊嚴的境界來給我們看。我們看了要覺悟!看了之後,你對法門應當有所選擇,不會錯亂了。註解裡面,講到念佛為什麼會滅罪:

 

  演【彼佛有不思議威神力故,不思議大願力故。】

 

  『彼佛』就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智慧不可思議,神通不可思議,種種善巧方便都不可思議。所以,有這樣殊勝的功德。

 

  演【故此念阿彌陀佛,即大般若。】

 

  他從前毀謗般若,造的是謗法,既然謗法當然就謗佛,因為法是佛說的,不但謗佛同時也是謗僧,為什麼?有不少人依照這個法修行,你謗法當然也謗那些修行人,所以叫毀謗三寶。這個罪非常重,縱然在惡道裡面罪受滿出來了,那個罪業在阿賴耶識裡頭並沒有消得乾淨,洗刷不盡的。這是用念佛這個方法才能得到清淨。『念阿彌陀佛,即大般若』,我們從名義上來看,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就是般若,覺者不迷。迷,這是有罪障,覺悟了,罪障就消除。所以我們念佛就是修大般若法門。

 

  中國的禪宗,特別是達摩傳來的這一支,完全修的是般若波羅密,諸位看看《六祖壇經》就曉得。雖然叫禪宗,它並不是修的六度裡面的禪定,它是修六度裡面的般若波羅密。六祖以後完全是以《金剛經》為宗旨,以《金剛經》上的兩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諸位想想看,這與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有什麼兩樣?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是修大般若,是修什麼呢?比禪宗修學還要來得方便,還要來得善巧。下面比喻說:

 

  演【如人從地倒,還從地起也,此疾得解脫之一證。】

 

  這是第一個證明。念佛最容易、最快速得到解脫,超越六道生死輪迴。

 

  疏【又十住斷結經云:是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痴,蓮華化生,不繇父母,汝當生彼。故大本云:菩薩欲令眾生速疾安住無上菩提者,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

 

  這是《十住斷結經》上的一段經文。『四億眾』都是得神通的,都有宿命通,對於生死輪迴過去、現在、未來看得清清楚楚,這個輪迴永遠沒有休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下面說,『欲為之源』,欲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佛在經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只要有一條,輪迴就出不去。『死此生彼』,就是指的六道輪迴,這一道死了,那一道又生,那一道死了,另一道又生,生生死死永遠是沒完沒了,『牽連不斷』,根源就是貪戀五欲。

 

  我們再說那些修道的人,就是小乘大乘沒有出三界的,也在六道輪迴,他是什麼原因?這些修道的人,世間五欲六塵他不染,為什麼他也是生死輪迴?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他的過失是在見病。世間人是五欲,這是生死的根本。學佛的人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見病,見取見、戒取見。諸位必須知道,這兩種見解是在見惑裡面,見惑不除,以小乘人來說不能證初果,須陀洹不能證得,就大乘圓教來講,初信位的菩薩已經斷見惑,換句話說,他還在十信之外,初信他還沒證得。

 

  這兩種見解,戒取見是修因的成見,見取見是果報上的成見,有了這個成見,必定有爭執,必定有毀謗。像前面所講的諸菩薩們,他們為什麼會謗般若?就是因為這兩種見病。修禪的毀謗學教的,學顯教的毀謗學密的,學密的毀謗學顯教的,認為學顯教不會成功,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他相信他即身成佛,那是見取見;相信只有密宗能成就,其他的都不能成就,這是戒取見。只要有這兩種見存在,他什麼都不能成就,還是一樣要生死輪迴,這個事情麻煩!所以學道的人要除去見惑,不學道的人要離欲,才能超越生死輪迴。欲與見只要有一樣沒有放下,就不能出生死輪迴,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四億眾他們聰明,他們見到這個事實真相,就想生一個『無欲國土』,能找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沒有五欲六塵,這好了,我們就不造罪業了。他們有這個意思,佛就告訴他,『西方去此無數國土』,《彌陀經》講十萬億佛國土,無數是一個大數字,是相當遙遠的一個處所。這個地方『有佛名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其土清淨,無淫怒痴』,淫怒痴就是平常我們講的貪瞋痴,那個地方的眾生沒有三毒,沒有貪瞋痴。眾生心裡面沒有貪瞋痴,你就想想他們那個社會多清淨。所有一切罪業都是從貪瞋痴生的,沒有貪瞋痴,那個社會裡頭沒有造罪的人,沒有作惡的人,所以叫諸上善人。無貪瞋痴就是善,那是善人,何況又跟阿彌陀佛學佛,叫上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

 

  『蓮華化生,不繇父母』,他方世界我們得這個身,父母是緣,沒有父母給我們做增上緣,我們就得不到人身。西方世界不要,西方世界蓮花化生,這個蓮花我們要不要去借?不要!我們此地生一個念頭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這個多自在,不是借別人蓮花來生,自己的蓮花。這個地方一起心動念,七寶池中就有蓮花。如果你信心很堅強,你的願很切,念得很勤,你那個花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你退了心,或者改學別的法門,不念佛了,參禪學密去了,那個蓮花慢慢就枯死,就沒有了。所以蓮花化生,生的是自己心裡面變現出的蓮花,不是別人的,也不是阿彌陀佛給你種一朵蓮花送給你,不是的,真真實實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境界。佛就勸他『汝當生彼』,勸這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段文就是《十住斷結經》上的一段話。

 

  『故大本云』,這是再引用,大本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說:『菩薩欲令眾生速疾安住無上菩提者』,菩薩都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希望眾生個個快速的成就。不但要成就,希望他能得究竟圓滿的成就;究竟圓滿的成就,那就是無上菩提。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這個地方特別著重的是聽,為什麼?理論要是不透徹的明瞭,方法不清楚,境界不認識,你修這個法門免不了會退轉,你見到其他的境界也免不了會動心,那麼你這個法門就不能成就了。因此理論、方法、境界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爾後你才真正肯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那你這一生就決定成就了。

 

  演【十住斷結經中,死此生彼,皆因欲故。】

 

  都是因為五欲六塵。

 

  演【西方無欲,故頓超生死,此疾得解脫之二證。】

 

  這是第二個證明。

 

  演【起精進力聽此法門者,聽法有三:耳聽、心聽及於神聽。】

 

  雖然都在聽,每個人用心不一樣。『耳聽』就是耳邊風,聽是聽了,聽完就完了,沒有印象,這叫耳聽。他不記得,他也不了解意思,更談不上依教奉行。『心聽』,這是一般真正用心了,聽了之後他能夠記得,他能夠思惟經中所講的這些道理,這能有成就。最上的是『神聽』。

 

  演【下士耳聽,如風過耳;中士心聽,頗能解義;上士神聽,深悟實相。】

 

  經裡面著重在神聽,神聽跟心聽有什麼不一樣?心是心意識,我們常講注意聽,注入意識,就是叫你不要用耳聽,不要耳邊風,注意!平常我們不注意的時候,耳雖然也聽了,但是聽不清楚,這是確確實實的。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個時候還在上班,我住在北投,到台北來聽經都要坐火車。晚上回去的時候,看看火車還有半個小時,在後火車站長板凳那裡等,鐵路在背後,就隔一個板子,窗戶都打開的,半個小時還早!我們帶著經本在那裡看經,注意看經沒有注意聽火車。看經沒一會兒,一看鐘點到了,怎麼火車還沒來?站裡的人告訴我,火車剛剛來過又開走了,不曉得!為什麼?沒注意。我相信這種情形諸位也會遭遇到,沒注意。沒注意看,雖然看了,沒看清楚;沒注意聽,雖然聽了,火車那麼大的聲音都沒聽到。『心聽』就是注意聽。

 

  什麼叫『神聽』?神聽是一心聽,那更不得了,那是捨心意識,就是離心意識。參禪要離心意識參,聽經也離心意識聽,那就高明了。你要是會聽,實在講,會講不如會聽。所以你聽講,說實在的話,能夠用神聽,那個講的人好壞沒有什麼關係,無所謂!但是你要是用心聽,講的人好壞就有很大的關係,那是你自己功夫不到家,要有善知識來幫助你做增上緣。如果自己一心的話,外頭境界就不要緊,為什麼?你是一心聽,一心是真心,你用的是真心。在境界裡無非是歷事鍊心,鍊什麼?鍊用真心,這樣才能得實相。『深悟實相』,實相,禪家講見性,明心見性;教下講就是深悟實相;念佛人講理一心不亂,能證理一心不亂。

 

  演【今言精進聽法,是不以緣心聽法,以神聽也。】

 

  『緣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第七識,這都是緣心,攀緣心,以意識去緣聲塵。這是說明聽有三種。

 

  由此可知,教理不透徹不行。其他的法門修學程序一定是信解行證,不能錯亂的。可是這個法門特別,他要是信,解行可以一起來,不必要先後,沒有先後,這就是它的方便處。我一面念佛,念佛就是行,我相信了,我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這就是行,一面行一面來求解,就是解跟行同時來。其他的法門是先解後行,否則的話,你不解而行就是盲修瞎練,一定要先解而後才曉得怎麼行法。下面是比喻:

 

  疏【是知蟻山風水,遲疾天殊。】

 

  『蟻山』,蟻是螞蟻,像螞蟻上山,爬得很慢。『風水』,這是講行船,我們出去旅行坐船,帆船順風又順水,速度就非常快。這是比喻遲速不同。遲疾天殊,差別太大太大了。

 

  演【蟻山風水者,蓮宗寶鑑云: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

 

  其他的法門修學成就慢,好像螞蟻爬高山一樣,要很久才能爬得到。

 

  演【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

 

  這個速度就非常快,很快就到了。古人有詩,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那就是順水又順風,一天可以走一千里,在從前這速度是最快的。

 

  疏【古謂欲得一生取辦,便於是法留心,是名最勝第四方便。】

 

  這個地方這句話我們要特別注意。你如果真想在一生當中成就,『取辦』就是成就,我要取得,我把它辦妥,那你對淨土念佛這個方法就要留意,不能輕易的放過。學其他的法門,確確實實不行!你要不相信,你仔細去觀察,古人我們暫時不問他,看看現在這些修行有成就人,他修什麼法門?廣欽法師早年參禪,他為什麼不標榜禪?禪不行,後來還是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念阿彌陀佛,這才成功。這是最近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例子。

 

  再說台中李老師,他今年九十八歲,他是三十一歲開始學佛的,那時候在中國大陸,他親近的善知識不少。他參過八年的禪,是大陸有名的禪師指導他,沒開悟。以後又學密,跟西藏、蒙古的呼圖克圖們學,我們一般人稱為活佛。學了八年密,他曾經跟我們說,他學了二百多個法門,他學東西的確非常認真,這是我們一般人決定比不上的。八年密不相應,跟我們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密宗有隱身咒,他學了,也念了十萬遍,照那個方法修,他那個咒子一念,問我們有沒有看到他?我們還是看到他,這不靈!沒法子。他也學了十幾年的教,指導的老師都是民國初年這些了不起的佛學家,他的唯識是跟梅光羲學的,親近許許多多的善知識,都走不通!浪費許多年的光陰,那個時候正是他的黃金時代,年輕的時候。最後遇到印光法師,這真的救了命,印光法師教他老實念阿彌陀佛,他的成就完全在念佛上。從此以後,他把過去所學的法門統統捨掉,專念阿彌陀佛,這也是現前給我們做榜樣。

 

  他自己說他生死自在,當然這不是騙人的,如果騙人,那是大妄語。他學佛這麼虔誠,絕對不會犯大妄語,他在講台上公開跟大家講,他願意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願意再多住幾年就多住幾年,怎麼成就的?念佛成就的。我們那些學生們聽了老師這個話,希望他多住幾年,怎麼能叫他多住?他住世就講經,不講經就不住世。所以同學們商量,那時候我們有八個人,發起,我是其中一個,請他講《華嚴經》。《華嚴經》沒講完總不好意思走,這一下把他留了這麼多年。他的成就大概在七十幾歲,這個時候成就的,生死自在。我跟他老人家的時候,他那一年七十歲。

 

  由此可知,念佛法門真正是一生取辦,這個一點都不假。你要不相信,這個機會你這一生就錯過了。這一生錯過,要想將來再得這個機會不容易。所以你自己要好好的反省,我這一生死了之後,來生還能不能得人身?大有問題。來生縱然得人身,現在佛教界這麼亂,你能碰到一個善知識來教你淨土法門嗎?縱然遇到了,你肯相信嗎?你能接受嗎?這都是些大問題,都是未知數,想想這些真正可怕。如果要成就,決定不能等來生來世,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功。

 

  聽經無非是斷疑生信而已。假如你對這個法門沒有疑惑,信心真正生起,堅定了,那個經聽不聽無所謂。真正能成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多簡單!這是因為放不下,所以才聽經,不斷薰陶,慢慢把這個道理搞清楚,看看到底該不該放下,是這麼一個問題!所以一定要覺悟,要提高警覺,要認真的去念。這是第二個因緣。再看第三:

 

  玄義【三、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

 

  這是第三個理由,佛說這部《彌陀經》。『激』是激勵,『揚』是鼓勵的意思,激發鼓勵我們這些生死凡夫,對娑婆極苦的世界要曉得厭離,對西方殊勝莊嚴要起嚮往之心,所以佛給我們說這個法門。

 

  玄義【以諸眾生沈迷自性。】

 

  『沈』是沈淪,『迷』是迷失了。

 

  玄義【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

 

  『省』是反省,『勵』是勉勵。

 

  玄義【故示苦樂兩土,爰開折攝二門,激之揚之,俾欣俾厭,勝心既發,淨業斯成。】

 

  這個文不多,可是意思非常豐富。

 

  演【激揚生死凡夫者,生而死,死而生。】

 

  這就是講生死輪迴、生死疲勞的現象。

 

  演【萬劫千生,無有窮已,故名生死凡夫。】

 

  佛經裡面常講「生死疲勞」,沒休息的,非常苦。《地藏經》說,人死了不到四十九天又投胎,投胎之後又是生老病死,死了再生老病死,永遠在那兒輪迴,沒休息。只要不出輪迴,諸位總要記住,生死輪迴是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怎麼曉得?我們也不要想過去世,也不必考慮未來世,就想想這一生,你就會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一生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是善多還是惡多?如果一生當中起的惡念多,看人不順眼的多,順眼的少,善念少,來生的果報當然是惡多於善、苦多於樂,一定的!現在造什麼樣的因,來生得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從無量劫以來一直到今天,一世不如一世,它累積!我們覺得這一生苦,要是不出輪迴,來生比這一生還苦,只有一直苦下去,絕對不會苦到最後得樂,沒這個事情,樂極會生悲,悲極不會生樂,要曉得這個道理。所以不出輪迴,真正不得了!

 

  演【激者,激勵。】

 

  激發我們。

 

  演【令人起厭。】

 

  曉得這個世界的恐怖,這個世界恐怖不是現前這個環境恐怖,是生死的恐怖,是在這個世間輪迴一世比一世恐怖。

 

  演【揚者,鼓揚,令人起忻。】

 

  就是鼓勵的意思。

 

  演【沈迷自性者,迷者,昏迷;沈者,迷之極也。自性,即註中平等法門。】

 

  諸位要曉得,平等心就是自性。凡是修學大乘的人都要發菩提心,菩提心,《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第一個是直心,這是菩提心的本體,深心與大悲心都是菩提心的作用,有體有用。往往這些名詞,我們看了之後很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在講席當中方便說,用現代話來講,什麼叫做直心?就是平等心,平等心就是直心。什麼叫深心?清淨心就是深心。大悲心就是慈悲心,能夠同情一切眾生,憐憫一切眾生,那就是大悲心。所以大悲心是平等心的他受用,待人接物用的。平等心,自己的享受就是清淨,就是一心不亂。所以平等心是體。

 

  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所看的都是不平,不平那就是用的妄心,這是凡夫心。平等心是佛心,我們既然學佛了,要在一切不平的境界裡面修平等心。修行,修的什麼行?我們心行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就叫修行。心原本是平等的,現在不平等了,不平等就是過失,能夠回光返照恢復它的平等,這叫真修行。從內心裡面做功夫,這是真修,在極不平的地方去修平等。所以佛法修學從哪裡下手?怨親平等。怨親是極不平等的,極不平等當中去修平等,這是一個好方法。

 

  『沈迷自性』,本來平等裡面,現在迷失了,變成不平等,在一切法裡面生高下之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都是沈迷之極。怎麼迷失的呢?這裡面也有幾句簡單給我們說明:

 

  演【由最初一念無明,生起六粗三細。遂性心失真,顛倒行事,輪迴是中,自取流轉也。】

 

  六道生死輪迴是自己製造的,自己在那裡造作,自己在那裡受苦,自作自受。這是講我們現前的境界,現前生活的真相。

 

  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這個經,指示我們:

 

  演【示苦樂兩土者,謂樂邦之與苦域。】

 

  『樂邦』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苦域』是指我們現前的娑婆世界。

 

  演【金寶之與泥沙。】

 

  這是講環境。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七寶,我們這邊的地是泥土沙石,不能跟它相比;我們是柏油鋪馬路,人家是黃金鋪馬路。真正想到這個,你那些珠寶黃金都丟掉了,為什麼?到了極樂世界難為情,人家鋪馬路的東西,你把它拿來套在脖子上覺得很好看,人家那個做建築材料、磚頭瓦塊的,你戴滿全身,多難看!這是說兩個世界不一樣,物質環境受用不相同。

 

  演【胎獄之望華池。】

 

  這是講我們出生之生處。到這個世界投胎,母親懷孕十個月,在胎胞裡面有如地獄,苦不堪言!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生處是蓮花、是七寶池,怎麼能比得上?

 

  演【棘林之比瓊樹。】

 

  『棘林』,棘是荊棘,帶刺的這些樹林。棘林是講我們這個世界的,我們到森林裡面去,處處都可能遇到危險。西方極樂世界,七重行樹都是眾寶所成,絕對安全。這也是不能比的。

 

  演【誠由心分垢淨,見兩土之升沈也。】

 

  這個境界怎麼會不一樣?給諸位說,是境隨心轉。所以《華嚴經》才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是境界轉心,是心轉境界。如果你真正明瞭心轉境界,風水有沒有?我們現在講地理風水,有的!從哪裡來?心變現出來的。心轉風水,不是風水可以轉我們。風水轉我們,我們就太可憐了,自己變現的東西,結果自己還受它的拘束,就好像那個蠶一樣,作繭把自己關在裡面,這是再愚痴不過了。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風水有沒有?有!確實有。我們要不要找一個好的風水、好的地理?沒有這個必要。從你心地裡面去修,你的心好,你走到哪個地方,風水隨你的心轉,那個壞風水你到那裡一坐,兩天它就轉好了。你那個心要是不好,找到一個好風水,你住下去沒兩天就轉壞了。風水隨你心轉!

 

  大環境,就是眾生共業所感的。在大環境裡面,這個世界大部分人心地都不清淨,都是凡夫,所以才有苦域、泥沙、棘林。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人心地清淨,沒有貪瞋痴!個個人心地善良,因為都是發菩提心的,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是大乘佛法,一定要發菩提心。所以西方世界的人個個清淨、個個真誠、個個慈悲,因此它的物質環境,就是共業所感也非常的殊勝。這是心分垢淨,兩個世界不一樣。

 

  演【開折攝二門者。】

 

  『開』是開啟,佛為我們開示。

 

  演【眾生耽戀娑婆,佛則極言娑婆之苦以折伏之。】

 

  眾生在這個苦裡頭,他不知道苦,他還捨不得離開,他還留戀,還放不下!這麼苦,他都放不下,那有什麼法子!所以佛不得不把這裡面的苦,一樣一樣說給你聽,叫你覺悟!

 

  演【眾生罔知淨土】

 

  『罔』是不知道,不曉得西方有一個極樂淨土,所以佛為我們介紹。

 

  演【佛則極言淨土之樂以攝受之。】

 

  這個事情只有相信佛的聖言量,憑什麼我們能相信?憑佛不妄語。妄語是諸佛的大戒,佛決定不欺騙我們,佛說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佛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就不虛;「如語者」,如是一定跟那個事一樣,不增不減,言如其事,事如其言;「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要相信!不信佛語,那是真正的愚痴。那我們再想一想,佛不會欺騙我們,凡是欺騙人,他一定有企圖,一定有目的,佛對我們企圖什麼?佛希望我們供養,希望我們給他磕頭,沒這個道理,他才不希望!佛對我們是一無所求,他沒有理由騙我們,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為我們好,說的是真實語。

 

  演【是於念佛一法,具折攝二門也。】

 

  這裡講念佛的法門。『折』是要我們警覺,離開這個極苦的事情,『攝』是攝受,令我們嚮往西方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解釋『爰開折攝二門,激之揚之』,希望我們能夠欣極樂而厭娑婆。

 

  『勝心既發』,勝是殊勝,什麼叫勝心?

 

  演【勝心,謂勇猛心、精進心。】

 

  這就是勝心。

 

  演【淨業所以不得成就,皆由悠悠揚揚,心不猛利耳。】

 

  原因就是在這裡。為什麼不能成就?我們現在所說的,馬馬虎虎!這個不行,不能成功,一定要認真。釋迦牟尼佛示現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他也是下了決心,不證菩提,他就不願意起座,坐在這個樹下寧願坐死也不起來,他有這樣的決心,他才成功。古來有許多的大德,他發心念佛,關上門來一心念阿彌陀佛,不能成功他就不開門,這樣的決心毅力才能有成就。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許許多多,一般多少天呢?多半七天就成功了。我們今天沒有這個決心。

 

  『進』,要精進,『精』是沒有一絲毫摻雜,就是真正要放下萬緣。不但世間一切法他放下了,沒有一絲毫牽掛,佛法也放下,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統統放下,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樣才能成功。

 

  演【果能一日用力,發大勇猛,發大精進,工夫無不成就。】

 

  將來講到經文「一心不亂」的時候,會有很長的一段註解來討論這個問題。根利的人,一天就成功,罪孽再重的人,五逆十惡之人,七天也能成功。所以經上給我們定的期限「若一日到若七日」,七日是最重的罪,五逆十惡。前面《大智度論》所引的,你造這個罪業,修其他的法門經無量劫,罪都滅不盡,這個法門七天就能夠滅罪,就能往生。《安士全書》「西歸直指」裡面舉了很多例子,古人念佛往生的情形,就有許多位曉得自己罪孽深重,關起門來,就像此地講的勇猛精進,念上三天五天把阿彌陀佛就念來了,他就能自在往生。所以念要這樣的念法。

 

  演【故云勝心既發,淨業斯成。】

 

  這個心是最為殊勝了。『淨業斯成』,往生淨土,你成功了,阿彌陀佛見到了。往生之後的殊勝,那更不必說了,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的。所以搞別的,花那麼多精神、時間,實在講浪費了、可惜了,為什麼不專修念佛法門?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淨空法師:【離欲得正念,淺是清淨,深是平等,最高峰是覺】

淨空法師:【離欲得正念,淺是清淨,深是平等,最高峰是覺】

 

視頻引用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8_R5ZlEZE

 

小心得:

四土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又稱一真法界。一切發心成佛的眾生,修行多劫,開悟後所成就的願力境界(依發願大小,所成就的美好世界各各不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最殊勝最被十方諸佛讚嘆),且有生無滅,永恆存在)、常寂光土(不生不滅,常寂光土說不上形相,是自性本體,即佛性,如光一樣,且寂而常照,但又照而常寂(雖照實無照,無法言說故))。一切諸佛境界皆有四土。我們這裏娑婆世界(地球只是娑婆世界的一顆小小小的大苦難星球),一樣有四土,我們凡夫所見是凡聖同居土,一般是看不到佛菩薩的(但精誠念佛、求助佛時,會受佛光加持,有時能見到佛菩薩示現),一般見到都是雕刻的、畫的佛像。

 

四聖法界境界由下而上是「聲聞」(有四果位,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最高是四果阿羅漢,這裏主要指阿羅漢)、緣覺(辟支佛)、菩薩、佛(這二種約是大乘十信中的七信位以上);這四種聖人雖已破我執(對自我的執著),但仍是妄心作用,並未透出真心、大徹大悟)是方便有餘土。而真正大徹大悟、已透出真心的,就是法身大士(分證佛、法身菩薩),證實報莊嚴土。他們漸漸破無明習氣,階位由下而上是十住(初住、二住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等覺菩薩;如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等數不清的大菩薩),再上就是十二地「妙覺果位」即圓滿成佛,如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數不清的佛。

 

極樂世界與其他世界不同,雖也有四土,但四土是融會的(隨時可見到,處處見到釋迦牟尼佛、觀音、地藏等數不清的佛菩薩,因極樂世界雖說在西方,其實也遍滿宇宙,包括地獄皆同在),也就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蒙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立刻與觀音、彌勒等大菩薩成為同學(他們是學長,我們是學弟),我們是十地中的八地大菩薩(阿鞞跋致、阿惟越致菩薩)。

 

凡夫有的定功深,可以入定十天半個月,這不希奇,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沒有開悟(開悟沒那麼簡單),他們可能往生天界的色界天及無色界天(天界有二十八層,由下而上是欲界六層天、色界(定功不錯,但還有色身(身體))十八層天、無色界天(定功更深,連色身都沒有,只有精神狀態)四層天),但無色界天的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以一劫最少約十億年計算,就是八十萬億年的壽命),處在定境中享受輕安,但壽命快終時,境界把持不住,這時很容易便罵佛(他們以為自己成聖人了、永不輪迴了,其實連六道都沒出去),就直接墮地獄了(不是佛懲罰,是因果自然運作,謗佛是大罪。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故因果自作自受之,心善不變則生天,心惡不變則墮惡道,心善常念佛則生極樂成佛)。所以六道沒有一處是安全的地方,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真的永脫一切痛苦了,且一往生就得無量壽命且快速成佛,且神通與觀音菩薩、與佛差不多,可分身無量度化宇宙間數不清的苦難有緣眾生,大樂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註:下面是視頻文字(文字會再多約二段),末學會補充一些心得(用「註:…」表示),怕有錯,僅供參考。末學頂禮。

 

≡≡≡≡≡≡≡≡≡≡≡≡≡≡≡≡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四集) 2013/4/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54(全文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40-0254&lang=zh_TW

 

……今天經文接著教我們要離欲,要深正念。欲是欲望,欲望為什麼要離?欲望是輪迴的因,你不離開欲望,你就離不開六道輪迴。諸佛皆有四土,就是佛教化的地區,有四種不同的環境(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四種(常寂光土無法說上形象與不形象,是自性本體。開悟而證「實報莊嚴土」的法身大士(分證佛),隨境界再提升,破一品無明則又證得一分法身(即分證常寂光境界),最後成圓滿佛)。

 

第一種,我們現在所處,動亂的社會,多災多難的地球,身心不安,這叫凡聖同居土。地球上凡人苦難,聖人他安全,他不受這苦難(註:因果自作自受,聖人(佛菩薩)也無法代受,但聖人會冥冥中教化眾生、導引眾生學佛念佛而漸解脫(只要有緣,無緣無誠心也沒辦法,很難感應,故若能誠心愛惜蟲蟻、常保善心乃至常念佛,則易得感應)),也住在我們這地球上,跟我們不同維次空間,他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他們見到我們,增長大悲心,以種種方法來幫助我們覺悟,而我們自己並不知道。

 

諸佛菩薩幫助人覺悟的方法,就是教學。教學有言教,這最明顯的,有身教,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有意教,那要細心觀察這個人的存心、這個人的用意,存心用意都是為別人的,沒有為自己的,這離欲了。

 

如果做這些好事,把自己的利益考量在裡面,不過分,好事。能夠做到一半為自己,一半為別人,勉強算及格,怎麼說勉強?他造的業平平,來生想得人身不容易,一定要為別人多一點,為自己少一點,來生能得人身。

 

如果百分之百都為別人,沒有考量到自己,這個人來生一定得天身,生天去了,(欲界)天有六層天,這六層天裏都是為別人不為自己的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為自己確實是害自己,為自己(註:這是與其他高層天來比,不是與世間人來比,他們比世間人善良多了),來生生天的品位低(註:多半在欲界六層天的底下二、三層,如四王天、忉利天),完全不為自己,為別人,來生生天的地位高,不是在化樂天,就在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六層天裡最高的。

 

如果忘我了(註:我執破掉,至少是阿羅漢,是四聖法界的聖人了),不但不為自己,對我毫無牽掛,那這個人不在欲界,為什麼?他離欲了,得正念。正念是無念,是我們經題上(註: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佛、無量清淨平等覺,都是「阿彌陀佛」的意思)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叫正念,正念淺的是清淨,正念深的是平等,正念達到最高峰,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覺」這個字代表。

 

一定要離欲,離見思煩惱得正念,正念就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裡他得正覺,阿羅漢、辟支佛得正覺。大乘七信位以上的菩薩,七、八、九、十這四個層次都叫正念,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下二層是清淨心,上二層是平等心,上面是菩薩跟佛,下面是聲聞、緣覺,都叫正念。

 

再向上提升,大徹大悟,是覺,就是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三種不退轉都證得(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住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是如來的報土。這是第三種純大乘菩薩居住修學的環境,在這個地位裡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有沒有?有。

 

你細心去觀察自己,我們睜開眼睛,對外面的萬物,對哪些起心動念,還有一部分沒有起心動念,有,不是沒有。最明顯的對空氣好像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沒有佔有它的念頭。想擁有、想得到那就起心動念,現在有,現在空氣染污,希望空氣好一點、新鮮一點的地方,去找這個環境,確實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交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從來沒離開過。這些東西愈嚴重,六道輪迴出不去,所以佛在此地真是慈悲到極處,教我們要離欲,什麼欲望都要放下。做好事為人?為人如果還有人不喜歡的話也要放下。不放下就有障礙、就有煩惱,煩惱就是業,而且是不善的業,何必?他造不善業,我也造不善業,大家一起墮落。不如讓他,他造他的業,我造我的業。

 

  我的業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忘,念茲在茲。我只有一條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是我的事情,統統放下。身體隨緣,隨緣度日這最自在!遇到緣可以隨喜,隨喜就是說不執著,一定要相信,「生死有命,富貴由天」,真正能相信這兩句話的人,心是定的。不求長生,也不求趕快死,都不求,沒有求的念頭,一切順其自然。活一天幹什麼事?念一天佛,這一天沒有白過。活這一天沒有念佛,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天白活了,彌陀弟子哪有不念彌陀的道理!我們希望自己能往生,也希望自己的父母祖宗都能往生,清明祭祖勸老祖宗念佛往生,真正盡孝道。自己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這叫大孝,有能力幫助歷代祖宗往生,有這個能力;不能往生,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沒有效果了。連祖宗都這樣的敬愛,何況對於還活在世間的父母,還有人祖父母都還在,哪有不關心、不愛護的道理!……

 

 

華藏衛視官網

https://www.hwazan.or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wazantv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hwazantv

LINE

https://line.me/R/ti/p/%40dzi0277j

WeChat ID:hwazan-tv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wazantv/?h...

 

 

Vision of Malaysian Han Studies 2021 and Beyond 漢學院願景

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因果故事選錄 第14集 - 慈心正直

因果故事選錄 第14集 - 慈心正直

 

韓琦、范仲淹二人,一生為人正直、仁民愛物、遠離邪色欲、常存利他人之心,故都增了功名(轉了命運),做到宰相。命運可轉變。平日多念佛、注意十善業(如不邪淫、不貪、不瞋、謙虛、慎口業、莫隨意傷害蟲蟻(亦可增功名,易開智慧,也延壽命、少病少傷)、常恭敬一切等),則不但一生身心漸平安、家平安,臨終可往生西方極樂成佛,永不受苦。阿彌陀佛!

 

視頻引用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rquvWihqM&list=WL&index=15&t=88s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無量壽經菁華  (第八集)  2009/12/26  華嚴講堂(淨空老法師開示)

註一:引用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38-0008&lang=zh_TW

 

註二:三途即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斷惡修善做得好,自然轉命運。小說、電影等,若是演情色等不好的劇情,就是造地獄業(因為影響的人太多),若是演道德仁愛、因果報應的戲,就是積累大功德。完全看自己的心意。另外,往生極樂不是天界,天界仍然在六道輪迴中,壽命盡了仍有墮落三惡道的危險,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無量壽命,且快速成佛,真得永無痛苦了,且能分身無量度化宇宙間無數有緣苦難眾生,樂也。阿彌陀佛!末學頂禮學習。


≡≡≡≡≡≡≡≡≡≡≡≡≡≡

 

無量壽經菁華  (第八集)  2009/12/26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00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量壽經》菁華第四十四節,前面我們學到「壽命幾何」,今天我們接著看: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婬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

 

  這幾句話是說有一類煩惱業障習氣很重的人,『身心不正』,心裡面常懷著『邪惡』,這個邪惡是指邪淫。現在在這個時代,我們從小疏忽了家庭的教育,這樁事情不能怪任何人,我們要怪人那就錯了。因為從滿清亡國之後,民國建立,這一段時期社會都在動亂,秩序沒有恢復,尤其是中日的八年戰爭,把我們的傳統打破了,時間將近一個世紀,至少四代到五代都疏忽兒童扎根的教育。這樁事情兒童不知道,他的父母也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許知道,總得要高祖父母才真正知道這回事情。正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講,「先人」無知,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我們的先人,「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不能責怪他,是我們很不幸,在這個時代出生。這個時代,內裡面我們有煩惱,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煩惱習氣,很不幸的,這個社會外面的誘惑,可以說這種誘惑太大了,沒有辦法來抗衡的這種誘惑,要不是聖人再來,凡夫哪有不受影響的道理!這是今天經裡面跟我們講現前社會的狀況。

 

  社會在誘導我們,普遍的在誘導,全世界的社會都找不到兩樣。資本主義的社會鼓勵消費,這跟我們中國傳統不一樣,我們傳統千萬年來祖宗教導後一代都是勤儉,勤奮、節儉,都教這個。西方的價值觀跟中國完全相反,他鼓勵你消費,他不提倡積蓄,希望你有多少都用光,用光之後向銀行去貸款,向保險公司去貸款,時間久了習以為常,大家認為這都是正常的,世間看不到節儉的,也沒聽說節儉這個名詞,所以一遇到金融風暴就招架不住。如果是中國傳統,中國人的理念,你看千萬年來沒有聽說什麼金融風暴,沒聽說過。可是中國的老人,六十歲以上的人,還有傳統這一點概念。所以我們在外國這麼多年知道,外國人曉得中國人很節儉,中國人有儲蓄。經上說的實在講就是今天的社會狀況,所以「身心不正,常懷邪惡」,這個不能怪別人,誰都不要怪,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誨、聖賢的教誨,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就對了。

 

  『常念淫佚』,這一句是講正淫,夫妻,這個不是邪淫,但是常念那就是正淫無度,夫妻房事要有節度,身心才會健康,家庭才會幸福,如果不知道節度,依舊會帶給你很多的疾病,甚至於早亡。你有八、九十歲的壽命,可能到四、五十歲就過世,這什麼原因?與你房事不知道節制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煩滿胸中』,這是講欲火的焚燒,表現在外面就是『邪態外逸』,現前的報應就是『費損家財』,所謂是敗家子、浪子。

 

  【事為非法。】

 

  這一句也是雙關語,如果不是夫婦,那你是破人名節,敗壞風俗,這在古時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的社會不講求這些,不太重視,因為他沒有倫理道德觀念,但是對於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安全,肯定造成極大負面的影響。如果真正相信因緣果報,自然就明白了。下面經上所說: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這是佛菩薩感嘆的話,你到人間這一生得人身,佛在經上常說「人身難得」,六道裡頭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天上比人間福報大多了,頭一個,壽命長。我們中國人知道天上有一個玉皇大帝,這是真的,可是不學佛的人對天道只是個模糊的概念。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有二十八層,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所以佛經上常講三界六道,玉皇大帝是在第二層,欲界第二層,換句話說,去我們的距離不遠,很近,也就是說這個空間層次容易突破,能夠突破空間維次你就能夠見到,你也能夠到那邊去。這一層天的壽命,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聽了感覺得不可思議,也非常羨慕,天上跟我們人間時差不相同,現在人講時差,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我們人間以為活一百歲不錯了,不容易了,可是忉利天人看起來很可憐,才一天。忉利天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諸位要知道,他的一天是我們一百年,他也是三百六十天,你算一算他的時間有多長。

 

  天上雖然很幸福,至少他們變化不大,也就是他不會衰老,但是他壽命到了的時候,那個時候就衰老,壽命沒有到他沒有感覺到他衰老。沒有聽說天人生病的,生老病死苦,他是化生,他不是胎生,所以沒有生苦,沒有老苦,沒有病苦,只有一個死。臨終前七天,他就生病了,那沒法子治的,壽命到了。天人的福報比我們大太多,再往上去那個福報是愈來愈大,倍倍相乘,真不可思議。所以人間許許多多人羨慕天堂,都想生到天上。學佛的人這才明瞭,佛把這些事情詳細告訴我們,天是不究竟的,壽命到了還是要輪迴,還是會墮落。天裡面最高的是無色界天,那個地方的人我們確實可以承認他,他有高智慧,雖然是凡夫,高級凡夫,為什麼?他知道身體很麻煩。你看有身體多少累贅,每天要衣食住行,如果沒有身體多好。你看高級的凡夫他不要身體,我們稱之為靈界。色界天有身體,財色名食睡這五樣他沒有了,他們不要財產,沒用處,對他來講沒用處,男女的淫欲沒有了,所以色界天人的相是平等的,沒有男女相,他也不需要吃東西,禪悅為食,他也不要睡眠,這個多自在。壽命之長,忉利天是望塵莫及,這是我們中國所說的神仙大半都是在這個層次,所以中國修道成就的那個層級也相當可觀,神仙。連身體都不要,這就是無色界天,身體不要,他不需要居住的環境,我們稱它為靈界。這種思想,佛教沒傳到中國之前,老子就嚮往,你看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身體,你看他有這種思想。這種思想,他到哪裡去?肯定到無色界天去了。他也真有這個本事,為什麼?道家講求的是隨順大自然。

 

  佛告訴我們這三界都苦,在欲界,欲界六層天以下到三惡道都是屬於欲界,欲界有三種苦。有「苦苦」,苦是說什麼?苦是講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都是在我們從早到晚天天遇到的,真叫苦不堪言。第二種叫「壞苦」,壞苦就是物質現象沒有辦法保存長久,也就是說它有壽命的,它會壞的。人身體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就是壞苦,我們古人常講的滄海桑田,讓我們親身體驗的是無限的感慨,現在的變化尤其大。無色界有「行苦」,無色界好,不能永遠保持,壽命再長他還是有壽命的,壽命到了他那個境界保不住,所以佛法講三界統苦。佛告訴我們,所當求的是什麼?如何求脫離三界六道之苦。人應該有這種志向,應該向這個方向去努力、去邁進,這就對了。

 

  在東方儒釋道,佛確實是幫助我們超越三界六道,而儒跟道沒出離,他們多半在色界天、在無色界天。一般儒家沒有離開欲界向上去的六層天,道家可能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只有佛法才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六道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世界,諸佛菩薩的剎土,跟我們統統有緣分。就如同我們把整個宇宙比喻像地球一樣,這一個星球,我們居住的這個國土就好比是六道,我們這個六道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國家,我們同住在這個地球上,可以移民到那邊去,所以它跟我們有關係,哪一個世界都可以去。當然去的時候有條件,像現在我們看哪個國家地區好,想移民到那邊去,得具備條件,他不會拒絕,我們可以一樣到那邊安居樂業。這麼許許多多的剎土,條件並不完全相同,有的條件多一點、高一點,比較難,有些地方不很困難,我們真的想去的話,符合它的條件,統統都能夠辦得到。我們對佛一定要像孔老夫子他那樣的好態度,信而好古,我們對佛要有信心,一定要曉得,人會打妄語,佛不會妄語,佛說的話句句是真話,句句是老實話,你相信你就有福。為什麼?你真的發願,真的修行,真的想離開這個世界移民到另外一個好環境裡面去生活,這是佛法教導我們的,我們應當要求的。

 

  『而不肯為』,這就是應當求的你不肯去做,不應當去求的你偏偏要去做。不應當求的,要知道造作這些惡業,這是講惡因,五種,殺生、偷盜、邪淫,這將來到哪裡去?到餓鬼、地獄、畜生,這是不應該去的地方。應該去的地方至少是天道,雖然不究竟,比人間好得太多了。當然最好的,那得有這個緣分,得人身你得遇到佛法,你遇不到佛法就沒有這個機會,緣分現在人講機會,你遇到佛法就是你遇到這種機緣,你能夠把握住,好好的學習,真的能超越,超越生死,超越輪迴,這是應當求的。生死輪迴很痛苦,佛為我們指出超越的道路,我們如果能信、能夠遵照他所說的去做,真的如經所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在這一生肯定能夠滿願。怎麼做?基本的,我們今天應該要做的,世間一定要求聖賢的倫理、道德、因果和宗教教育,它不迷信。我在前面跟諸位做過報告,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世間其他的宗教是不是宗教?其他宗教是宗教,但是它也是偏重在教育。佛教跟其他宗教差別在哪裡?其他宗教都立一個真神,確實它有一個真神,宇宙的主宰,也主宰人類的命運。佛教沒有這個神,自始至終佛教沒有建立一個神,佛教只講佛,佛是人,不是神。佛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建立這個教學的老師,根本的老師。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關係,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老師,師生關係,這跟宗教不一樣。可是任何一個宗教,你看看它經典裡面,也都是講的倫理、道德、因果,這是教育,它那個教育裡面說,如果你不遵守教誡神會懲罰你,你遵守神會賞賜你,這點跟佛不一樣,佛菩薩沒有這個說法。所以佛教是教育,純粹的教育。那個是什麼?帶著有神,它還是教育,細讀它的經典還是教育。

 

  西方社會這幾千年來沒有被毀滅,真的靠宗教教育,東方社會也能夠在這個世間綿延千萬年,靠的是聖人的教誨,我們中國人稱聖人,印度稱佛菩薩。確實佛菩薩就是中國聖、賢、君子這個意思,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阿羅漢是君子,不過他們的條件比我們中國所講的聖、賢、君子的條件要高,他們是從斷煩惱來界定,見思煩惱斷了這是阿羅漢,塵沙煩惱斷了這是菩薩,無明煩惱斷了那是佛陀,他從這上界定,所以比我們中國聖、賢、君子的條件要高。可是宗教跟聖賢教一般初學,科目、理念、精神、目標完全相同,都是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這就是從前雍正皇帝說,他講中國的三教,他的看法,都是教人為善,一展開,我們看所有的宗教,也都是勸人為善,這個目標完全相同。所以這種教育確確實實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得到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

 

  今天整個世界的社會亂了,為什麼會亂?我們細心去觀察,可以說第一個因素,東方把聖賢教育疏忽了,西方把宗教教育疏忽了。科學崛起之後,大家信科學不信上帝,所以在外國有很多人說,科學發達上帝就沒有了,上帝死亡了。西方的宗教沒落,許許多多教堂在變賣,我們遇到很多,教堂為什麼要賣?沒有人上教堂,傳教師生活成了問題,把教堂賣了,教區縮小,合併了,這在國外的現象。在中國大家不再相信聖賢,不讀聖賢書,說那是落伍,那是舊東西,不要了,導致現在的社會動亂,導致現前的災難頻繁。現在問題發生了,如何對治?怎樣去挽救?挽救之道還是要把古聖先賢找回來,我們中國諺語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真的一點都沒錯。老人有智慧、有經驗、有方法、有成績表現,幾千年來中國這個社會長治久安,外國研究中國歷史、研究中國文化的沒有不佩服。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老祖宗有真智慧,我們今天疏忽了,輕視老祖宗,認為我們的知識、能力超過他們,他們那個時代點油燈,我們現在是電燈,以為我們比他強,錯了,他們不是不懂得電燈,他懂得,他不肯做。為什麼不肯做?沒好處。我們現在講這個話人家不相信,科技的發達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科學再往前發展的時候,地球就慢慢毀滅了。所以中國人不是不懂科學,懂,不走這個路子,中國人走的路子是教大家都能夠過倫理道德的生活,步調雖然緩慢,安全,他真有人生的樂趣在。不像現在,現在交通雖然便捷,你說從前從新加坡要到吉隆坡來,你的朋友來看你,那種熱情不一樣,他要騎個小驢,至少要走十幾天才走到,真是不遠千里而來,那個熱情怎麼會一樣?現在幾個小時就來了,飛機不到一個小時,所以這種心情沒有了。這些心情是什麼?這是性德,那種對於家親眷屬、朋友之間這種真情,被現在快速的交通打破掉了,你永遠享受不到。看看古人這些文章怎麼寫出來的?現在人決定寫不出來,原因是什麼?他沒有這種熱情的流露,他怎麼寫得出來。換句話說,物質生活我們享受到了,精神生活是一敗塗地。這兩種生活來比較,到底哪一種重要,哪一種你真正能得到快樂?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裡頭有真善美慧,物質生活裡頭沒有。物質生活勉強來說它有個真,善沒有了,美沒有了,慧沒有了。你看要一個,三個丟掉了,著重精神生活,這四個具足,這怎麼能比。

 

  這一段講的是邪淫之惡,我在前面跟諸位提出,人,不管是現在人、是古時候的人,沒有不貪財的,沒有不貪色的,幾千年前老祖宗知道,很清楚,所以以倫理、道德、因果教導後裔。財色在人的生活不能缺少的,要懂得節制,不能讓它氾濫,家庭才有幸福,社會才有安全。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來節制它,這兩樁事情一氾濫,災難就來了;個人的災難是疾病纏身,社會的災難現在大家能看到。所以古今中外的大聖大賢,你看他們的教誨,對這兩樁事情講得很多,中國老祖宗最有名的名言就是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時時刻刻在警惕我們。邪淫就是在造萬惡,造萬惡你得什麼果報?一切重罪無過於殺生,因淫而殺生的,古今中外的例子太多了,而對於修道最大的障礙也是這樁事情,這是兩大重障。如果修行想超越世間,想在這一生成就,決定要把殺盜淫放下,如果不放下,你就沒有辦法超越三界。所以應當要斷淫、殺,才能夠消除過去現前重障惡業。

 

  淨土法門雖然講帶業往生,佛在經上還是告訴我們,必須把淫、怒、痴伏住,就是貪瞋痴,你雖然不能斷,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也就是說,它雖有,不起作用,這行,這樣的人才能往生。要是伏不住,念佛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古來祖師大德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持戒念佛,這也是釋迦牟尼佛最後的遺教。佛在滅度之前教導後世的弟子,這是阿難尊者啟請的。佛快要走了,阿難問到,你老人家在世我們都是依你為師,你走了我們依什麼人為老師?佛沒有指定繼承人,佛只教大家「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個字好,戒是佛陀的教誡,苦就能夠降伏貪瞋痴慢。人只要肯吃苦,才能把貪瞋痴慢放下,不肯吃苦的人,他這種煩惱會現前,他會增長,一個甘心情願吃苦的人,這個念頭就生不起來。所以釋迦牟尼佛以身作則,他老人家在世一生守住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天吃飯到外面去托缽,決定不接受財供養,送錢給佛、給他們弟子,他們決定不收的。他每天所需要的就是一缽飯,一缽飯還不是在一家供養的,好幾家,每一家一點點,好幾家湊成一缽飯。所以真的過的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把這個世間貪瞋痴慢、名聞利養捨得乾乾淨淨。當時有國王大臣,他們有花園、有別墅,請佛來講經說法,我們現在講講經教學,佛也不拒絕,也很樂意接受,像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佛都住相當長的時期,在那裡講經教學。離開了,物歸原主,用現在的話說,佛接受他供養的使用權,所有權是主人的,佛不要,這是給後人做很好的榜樣,我們應當要向佛學習。當然在現前環境,我們學佛日中一食,到外面去托缽,這個做不到了。樹下一宿,我們身體比不上他那麼好,我們現在的身體要樹下一宿,風吹雨打日頭曬,恐怕一、二天就受不了,就要進加護病房。這是說明佛跟他的弟子,身體比我們現在好得太多,人家不會生病。這些都是我們該學的,應當要學習的。

 

  修學法門很多,特別大乘教裡給我們講的,信解行證。如果是講到解,古大德給我們說過,各宗各種法門都應當學習,你才能廣學多聞。廣學多聞的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在接引眾生,眾生品類不齊,根性不相等,不是一個法門能夠教一切眾生的,接引眾生那你真的是要懂得無量法門,你才能夠接引無量眾生。可是行門一定是走一門,這就好比我們想到某一個地方去,我們知道有很多路都可以走,但是你真的走你只能走一條路,你總不能走二、三條路,這個道理要懂。所以行是一門,解可以多門。可是佛法裡面,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它目標很多,方法也很多,方法跟目標不相應的話他不能到。但是佛法,方法再多,它目標是一個,所以你無論走哪一個法門,都達到目的地。這個目的地是八萬四千法門共同的目的地,這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說,佛法無量法門,終極的目標統統是成佛,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只要走一門,走哪一門?想想對自己最方便的、最容易的、最簡單的,自己想想我可能走得通的,你就選擇這個法門。不要管別人,人家選的那個法門,他有本事,我們比不上,我只選我們的法門。符合這些條件無過於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就是一句佛號,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把心上那些拉拉雜雜的東西統統放下,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到你心裡完全是阿彌陀佛,其他都沒有了,這叫功夫成片,那就恭喜你,你決定得生,你這一生決定圓滿成就。邪淫這一段我們就說到此地。下面我們再看第四段,我們的菁華四十五段,這一段講妄語:

 

  【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講口業。造業很複雜,也很多,佛把無量無邊的這種業行歸納為三大類,身、口、意。前面殺生、偷盜、邪淫都是身造的,屬於身業,這個地方講口業,口業你看有『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這個非常可怕。本來這兩個人相處非常融洽、非常好,來了這麼個人,對甲說,乙說你的壞話,甲對乙就疏離,對乙說,甲怎麼樣要想傷害你,這叫挑撥間離,在佛法裡屬於兩舌,兩舌的果報是拔舌地獄。人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不外乎兩種情形,一種是為了自己要得利益,第二種,為了自己的怨恨,間離別人,造作無量的罪業。結罪完全是看他造作的影響,影響是屬於他個人,這個罪小,影響要屬於他整個家庭,把人家家庭破壞了,就破壞人家夫妻感情,破壞人父子感情,破壞人兄弟感情,這個罪就重,如果再能破壞到社會,那罪就更重。

 

  妄語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欺騙別人、不誠實。人如果不誠實,修道是決定不能成就,為什麼?世間的善法,道比出世間的善法還要嚴格,從哪裡得來的?從真誠得來的,人沒有真誠心,離道就愈來愈遠。菩提心裡面第一個就是真誠,大乘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人要不能發菩提心就不能夠學大乘。所以小乘人,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有發菩提心,但是他們說話誠實,為什麼?他是遵守佛的戒律,這屬於五戒,他守五戒。真誠心沒發出來,所以他的修行能夠達到相似位,不能達到真實位。四聖法界是相似位,他很像佛菩薩,不是真的,為什麼?佛菩薩用真誠心,他還用的妄心,妄心是阿賴耶。他妄心用得正,我們這些人妄心用邪了,不如他,他用心用得正。言語不老實,心是妄心,妄心怎麼能成就道業,即使在世間,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得很好,人無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欺騙人能欺騙一時,不能欺騙長久。在古時候這個信非常重要,人無信不立,可是現在這個社會,口業這四種普遍都犯,而且是非常嚴重。簡單的說,『惡口』是說話粗魯,讓人聽了很不舒服,『妄言』是欺騙人,『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大眾。綺語的範圍非常之廣,現在在文藝表演裡面,歌舞、戲劇、電影,乃至於報章雜誌,甚至於廣告,都是引導人邪思,凡是這一類的統統都包括在綺語裡面,所以它的範圍很廣很大。

 

  在中國古時候的藝術它有個標準,夫子在《論語》裡面所說的「思無邪」,都把這三個字做為藝術裡的一個標準。藝術必須講求不能讓聽到的人、看到的人、接觸到的人引發他的邪思,那你就錯了,這種藝術是害人的、是害社會的。戲劇、小說都是在教化社會大眾的,中國歌舞在從前是屬於教育,禮的教育、樂的教育。《禮記》裡面還有一篇「樂記」,什麼是樂我們不能不懂。知道因、知道果、知道善惡業報,所謂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在古代可以說一直到民國之前,中國這個國家歷代帝王用什麼方法教化人民?我們細心去觀察,他所用的方法就是現在所講的文藝表演。在什麼時候?年節喜慶的節日,大家平常工作很忙,這個時候等於說是放假一樣,都喜歡來看看,這是教育的機會,寓教於樂,所以表演的、歌唱的內容,沒有離開倫理道德,表揚忠孝節義,演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都演這些。所以人民心裡頭,雖然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對於這些大道理,他都懂,他相信,讓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不敢有邪思、不敢有惡念,當然就不會有不正當的行為,社會得到了安定,家庭得到了和睦,長治久安靠這些。

 

  那些演藝人員是社會導師,他們從事這些工作是無量功德,他是在教化思無邪。這種行業的人雖然很辛苦,他們做的是善事,他們的果報來生一定提升。可是現在不一樣,現在這些東西比從前更多,但是內容不一樣,尤其是現在的電視、網路太普遍,深入每個人的家庭,內容就太可怕,把倫理、道德、因果統統丟掉了。倫理道德是舊東西,不適合現代,因果是迷信,那是古人騙小孩的,現在演出來是什麼?演出來殺盜淫妄,真的是在演十惡,以十惡為時尚,以十惡為正常,不造十惡那就跟不上時代。這時代往哪裡去?我們能夠看到的、聽到、接觸到的,這個時代是走向毀滅,看不到的,這個世界是走向三途,這是真正的事實真相。所以從事戲劇、歌唱這些演藝的人士,應當深深的警覺到,引導社會走向正面,教導大眾善的、好的是無量功德,果報肯定是人天福報。如果你所表演的是負面的,你引導眾生造殺盜淫妄的,這是惡業,造作的是惡業,惡業你引導社會這麼多大眾,你的果報不是畜生、不是餓鬼,肯定是地獄。你就想到這個事情多麼可怕這個世間行業這麼多,為什麼幹這行?佛家裡面講墮阿鼻地獄、墮無間地獄,這個行業的人最多。早年我在台北我們自己有個小道場,華藏圖書館,我們道場附近有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好像現在已經是大學。有一些學生常常來聽我講經,距離不太遠,講經聽到我講到這一段的時候他們害怕了,有幾個來問我,他說那我們怎麼辦?現在老師所教的都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我就勸他改行,你去學其他的學系,不要學這個,這真的。

 

  下面說『憎嫉善人』,「憎」是憎恨、討厭,「嫉」是嫉妒,對於好人好事心生嫉妒、瞋恨,這是什麼?自己比不上別人,不希望別人超過自己,這叫嫉妒心。嫉妒心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你看看,你細心看,看小孩,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在爬,你看兩個小孩,你拿了一塊糖,你看兩個有沒有嫉妒,一個小孩有,一個小孩沒有,他就在旁邊,你看他的表情,你就能看出來,沒人教他。所以這是什麼?多生多劫的習氣,境界現前它就起作用,它就現行。這個一定要靠修養,一定要靠良好的教育。所以中國古人從小教小孩學什麼?學讓,讓必須要忍,忍讓。小孩開始學忍讓,父母教,你不能不忍,不能不讓,慢慢養成習慣了,懂一點事了,教他謙讓,謙虛、謙讓,到長大了自然就禮讓,他才能夠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人只要有競爭那就很痛苦。中國古籍裡找不到競爭,競爭是從外國來的,外國人從小就教競爭,中國人從小就教忍讓。該讓的要讓,不該讓的還要讓,有的父母他就是這樣強制小孩,小孩從小要養成習慣。不爭、不盜是大富的真因,你將來修布施的時候得大富。如果是有盜心、有競爭的心,你雖然修布施,你得的福報少,不圓滿,因為你這種心把你的善業已經抵銷掉一部分。這個道理不難懂,我們一般人細細想想都能夠想得通,這真的,不是假的。沒有競爭的心、沒有盜心,你修的布施功德是圓滿的。

 

  所以瞋恨、嫉妒,造這種業,對別人有沒有傷害?說老實話,對別人沒有傷害,那就看對方,對方如果沒有怨很,一切都隨順,不但沒有傷害,成就對方的德行,自己虧吃大了,自己造的罪業重了。如果對方不原諒你,對你有瞋恨,對你想報復,你就找了麻煩,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這個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開。祖師大德常常勸我們,與一切眾生不要結怨,冤家宜解不宜結,化解冤結是從自己,不是從對方。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對我有怨恨,我對他沒有怨恨,這個結打不起來,打結是在兩方面的,雙方的,這個就結不起來;結不起來,結罪他的罪重,幫助自己提升。你自己怎麼知道你的修養、你的功夫,這是實驗,境界現前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有功夫。所以我們遇到別人的毀謗、侮辱、陷害,這是一層比一層嚴重,心平氣和,若無其事,還生什麼?憐憫的心、感恩的心。憐憫是什麼?憐憫是他對我這些惡業、惡行、惡念我沒有接受,沒有接受當然退回去,是加給他,憐憫他。感恩他的是,我自己了解我自己現在修行功夫到什麼等級。你看對自己有沒有壞處?沒有壞處,對自己有好處。如果自己感到受不了,有怨恨、對立,甚至於起報復,那就不好了,那就真的種下惡因,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兩方面都痛苦。所以這個事情真明白之後不能幹,幹這個是傻事!我們聽到別人造作惡業、有過失,絕口不提,就是他毀謗我,我又沒有聽見,別人傳言,傳說靠不住,面對面侮辱我,也不要開口,也不要放在心上,他是什麼?他是誤會,他心裡面有惱怒、有不平,他要發洩,讓他發洩,發洩完了,不就沒事了嗎?罵不還口,打就讓他打,不要還手,打不起來,這才叫化解,當場就化解了。一定要有智慧,要能夠忍辱。

 

  下面一句說『敗壞賢明』,「賢」是社會上的賢人,有德行的人,「明」是有智慧,有道德、有智慧這種人肯定影響一方,移風易俗,為一方人的表率,為一方人的榜樣,那功德就很大了。如果對這樣的人產生嫉妒、瞋恨,破壞人家所作所為,不能成人之美,不能夠隨喜功德,反而去障礙他,這個結罪怎麼個結法?對這個賢明的人是不是對他結罪?不是的,他要真的是賢,賢是有德行,真正是明,有智慧,就像我們剛才講的,他不放在心上,而結罪從哪裡結罪?結罪是這個賢明的人他教化這一方人,經過你的妄言、惡口、綺語、兩舌,你這都用了,你把這一方的人跟這個賢明人當中的關係破壞了,這些人不相信這個人是好人,也不聽教誨了,業從這裡結。如果我們把事實真相看清楚,這事情能幹嗎?不能幹。我本來是怨恨那個人,結果與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對於這些人,善良老百姓他們想聽一點倫理道德,聽一點東西,現在沒有緣分了,得罪這些人,結罪跟他們結罪。你影響的人愈多,影響的時間愈長,你的罪就愈重,這個麻煩很大很大。對賢明的人來說,他雖然是事做不成,利益眾生的事情他做不到,緣不成熟,被破壞了,但是他自己功德是圓滿的,《楞嚴經》上講的「發意圓成」就是圓滿功德。你是真心做,也有這個能力做,也有這個機緣做,但是機會被別人破壞了,你的功德是圓滿的。破壞的人他要負這個因果責任,是對那一方人結罪,對這個賢明的人對他不結罪。所以是不是真的敗壞賢明?不是,敗壞賢明發心想做的好事,這個好事被他破壞了,結罪不跟賢人結罪。關係太大了,他為什麼這麼做?都是因為嫉妒,所以才毀謗,才做這些破壞的工作。如果他真有智慧,他也有德行,他應該怎麼做?他應該隨喜功德。隨喜功德這樁事情,我沒有這個能力去隨喜幫助他,我也沒有財力,也沒有能力,歡喜讚歎就是隨喜。真正發隨喜功德的心,這個賢明人成就的,多大成就、多大功德,隨喜功德跟他相彷彿,這真叫會沾光,為什麼不幹?為什麼要破壞?這個就叫做愚痴,迷惑顛倒,不但倫理道德他不懂,是非邪正他不懂,什麼對我有利、什麼對我有害他都不懂。你看連利害都不明瞭,你說這種人多可憐,多麼愚痴。知道他結罪是在一方所有眾生,這個罪就重了。

 

  下面說『不孝父母,輕慢師長』,這個罪是最重的,一切眾生造作罪業是以不孝、不敬老師這個罪最重,真正是狂妄到了極處。你看古人所講的「百善孝為先」,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從孝道裡頭生出來的,一切的善法。佛法也是以孝道為基礎,淨業三福裡面第一句話說「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你就曉得這個重要。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怎樣去做才是孝親尊師?落實《弟子規》就是的,落實《十善業》就是的。但是《十善業》講得太簡單,沒有詳細說,《弟子規》詳細說了,《弟子規》裡面所講的就是《十善業》,詳細的講解就是《弟子規》。我們可以說《十善業》是綱,《弟子規》是目,所以我們要真正把《弟子規》學好了,十善業自然就得到,它是一不是二。

 

  修十善業要從修《弟子規》做起,但是還必須要加上《感應篇》,《感應篇》也不長,一千三百個字,《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為什麼要學《感應篇》?《感應篇》是因果教育,真正相信因果,你那個倫理、道德做得踏實,也就是說境界現前你不會動心,你能夠禁得起誘惑。如果沒有真正的因果教育,往往境界現前自己守不住,又犯錯誤。見到財富貪不貪?起不起貪心?小的財富大概不動心,擺在我們面前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好像不會動心,如果在這裡擺上幾千萬、幾億,你動不動心?保不住了。這就需要什麼?這就需要因果教育。真正懂得因果教育曉得,最低的一個概念,知道命中有的就是有,命裡無的得不到。命裡沒有這個財富,你得到財富災難就來了,災難跟著就來,命裡沒有這個財富,說我得來的,是決定不可能的。換句話說,你所貪得來的,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得來沒事,還是你命裡有的,你說這冤不冤枉!因為你的心行不善,你得到的果報,把你命裡該得的就打折扣了。譬如你命裡有一個億的財富,因為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得到財富,可能打對折,你就是五千萬。自己得到五千萬還覺得很歡喜,你看我用的這個手段,其實你命裡超過一倍多,你這不叫冤枉嗎?你用正當的手段去經營,你會得到的。所以懂得因果他就明白了,他不會幹傻事,名聞利養這五欲現前,他真的會不動心。所以,倫理、道德教育你接受了,你羞於作惡,你不好意思做壞事情,但是嚴重的誘惑的時候往往還是保不住,有因果教育,不敢作惡,知道這不正當的念頭、不正當的行為對自己的傷害非常大,不願意做。所以因果教育比倫理道德教育還要重要,內心裡頭真正相信因果,這個倫理、道德就做得很踏實,這好事情。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是三合一,相輔相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這是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在外表上有這個形式,內裡面完全不分,因為每一個人儒釋道三家的東西統統都學,扎根教育三個根一起紮,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同時紮下,根深蒂固。這就是成聖成賢,學佛就是成佛、成菩薩的根,你沒有這個根,怎麼學,怎麼用功,怎麼精進,你都不能成就。

 

  所以對父母不能不孝順,父母不在了,常常念著父母的恩,常常念著父母的教誨,常常想著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這是真孝。自己有成就,成就德行,你的父母,你德行真正成就了,你的父母在天上,天人尊敬,你有一個好兒女,大聖大賢,他有榮耀。我們修行的榮耀要歸,宗教裡講歸主,我們換一個詞,歸恩,叫上報四重恩,第一個是父母,第二個是師長,第三個是國家,第四個是人民,榮耀不歸自己,榮耀歸四重恩。對老師,我們的智慧是從老師那裡得來的,老師是在佛法講法身父母,我們這個身體是得自於父母的,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的。所以從前一個小孩怎麼教出來的?是父母跟老師合作教出來的。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從小教的,一生都要守住謙虛、恭敬,謙虛、恭敬,對兒女就不好意思說,你是我的兒子,你應該要孝順我,這個話說不出口,這個話是誰說?老師說,老師要把父母恩德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懂得孝順父母。老師對學生,我是你的老師,你應該尊重我,這個話也說不出口,這個話誰說?這個話父母說,父母教兒女要孝順老師,要尊師重道。所以兩方面才把這個小孩教出來,老師跟父母密切合作,這個合作要從第一天開始,讓這個小孩他有深刻的印象。

 

  第一天開始什麼?就是拜老師,你上學,過去上學頭一天行拜師禮,拜師禮簡單隆重。我小時候就那麼一次,一生看到從事於教育工作的,當老師的,無論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我們自自然然從內心生起恭敬心,就是拜師禮那一天學的。上學,六歲上私塾,私塾在一個祠堂裡面,父親帶著禮物,那是供養老師的。進學堂,預先都跟老師講好了的,哪一天去拜師,所以學堂裡有準備,在大廳供的有孔子的神位,現在的畫像很多,在從前沒有,沒那麼普遍,寫一個牌位供在那裡,老師站在旁邊,同學站在兩邊,都是學習,這都是教育。父親帶著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向孔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拜完之後起來,父親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的旁邊,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再送上禮物。每一個新同學上學都要做一次這個樣子,所以老同學在旁邊就看很多次,印象深。你看老師跟家長的關係跟現在不一樣,老師接受家長這樣的大禮,他要不認真把小孩教好,他怎麼能對得起別人父母,父母給老師行這樣大禮,這是全心的付託,這個小孩子請你好好教導照顧。我們在學校裡犯了過失,受到老師處分,那時候處分體罰打手心、罰跪。回去之後父母看到,第二天父母一定帶著禮物送給老師,感謝老師教導。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聽說學校老師要處分學生,家長會去告狀,這個老師還敢教嗎?不敢教了。所以我們看到父母對老師這樣的尊敬,就決定不犯過,為什麼?犯過,我父母要去給老師道謝還要送禮,這親眼看到了,我們不願意,家裡也貧窮,日子並不是很好過,所以我們就守規矩,聽從老師教誨,受處罰回去也不講。這是從前的古禮,現在沒有了。

 

  過去李老師在台中辦了一個小班,內典研究班,八個學生、六個老師,我也是其中之一個。老師用中國的古禮,學生家長他是不會來,老師代表,李老師代表學生家長,把我們這幾個學生,那時候班上的老師,都請到上面上座,老師在前面,八個學生在後面,老師帶著學生向我們這些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這是我離開家鄉在台中的時候,李老師做過這麼一次表演。這完全是表演,讓台中蓮社這些蓮友們大家來看看古禮是這樣的。所以古時候的教學,老師真的認真、真的用心教,老師自己還要做表率,也就是說《弟子規》上所講的老師統統要做到,他不做到就不能影響學生,做出樣子來給學生看。所以師徒如父子,這個關係好,學生對老師就跟對父母沒有兩樣。在《禮記》裡面諸位看到,頭一個是稱名,中國古時候的古人,成年行冠禮,行冠禮就是戴上帽子,表示他已經成人,他不是小孩,同輩份的朋友送一個字給他,以後稱字不稱名,縱然做官,在朝廷裡面皇帝也稱字不稱名。這什麼?對你尊重。只有兩個人稱名,一個是你父母,一個是老師,你就想到老師跟父母地位是相等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老師死了心喪三年,只是不穿孝服。這是什麼?根本,做人的根本,父母跟老師。如果說忘恩負義、背師叛道,這個人在過去古時候那個社會,你在社會上沒有立足地,沒有一個人願意理你,你真的就走投無路。這是過去傳統的社會,現在不講這個了,所以整個社會亂了,帶給我們多少的苦難。要恢復正常,必須還是要向古人學習,向老祖宗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